4月24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民政厅联合召开“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全面建设“六个民政” 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民政作为新闻发布会。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生介绍全省民政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有关情况。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欧阳海泉,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永茂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文颖 摄)
徐承: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生先生,党组成员、副厅长欧阳海泉先生,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永茂先生,请他们介绍我省民政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先请李明生先生作介绍。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生(文颖 摄)
李明生: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江西民政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我省民政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四年再次亲临江西考察指导,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江西发展一系列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江西篇”的丰富发展,是做好江西一切工作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全省民政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面推进法治民政、智慧民政、温暖民政、专业民政、勤廉民政、安全民政“六个民政”建设,不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水平,交出了优异的“民政答卷”。
一是养老服务、儿童福利“两大体系”日益健全。在养老服务方面。报请省两办出台了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养老服务提质升级三年行动方案,发布了省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构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相衔接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街道和城关镇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2023年新增52家社区嵌入式养老院、总数达到470家,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3万张、总数达到2.2万张,完成1.6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为8.2万经济困难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推进乡镇敬老院资源优化配置和“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设改革试点,14个试点县(市、区)将203家乡镇敬老院优化整合为96家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并全面提档升级;建成171个“一老一小幸福院”。在儿童福利方面。所有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基本生活、照料护理、助学助医保障,9997名重点儿童纳入“一对一”结对帮扶帮教。全面完成设区市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所有机构抚养的孤弃儿童全部集中到设区市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养育。
二是困难群众、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三类群体”全面保障。在困难群众保障方面。低保、特困连续17年提标,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357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范围,保障低保对象175.3万人、特困人员13.9万人,实施专项救助88.6万人次。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方面。开展救助管理区域中心试点,加强寻亲和落户安置,实现长期滞留人员清零、短期滞留人员动态清零。在残疾人福利方面。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均提高到100元/人·月,惠及49.1万困难残疾人和47.9万重度残疾人。2.16万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享受居家照护、日间照料和机构托养等服务。所有设区市建成或在建精神病人福利机构。
三是五社联动、赣鄱慈善、移风易俗、地名文化“四张名片”不断擦亮。在五社联动方面。出台引导银发人力参与社区社会服务的指导意见。全省备案登记社区社会组织达16万个;落实社会组织党建“三同步”要求,规范社会组织监管,持续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建设乡镇(街道)民政服务站1502个,服务各类群众157万人。在“赣鄱慈善”方面。全省慈善组织达到358家,全年筹集善款21.42亿元,增幅18.3%。开展了第三届“赣鄱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完成省慈善总会换届选举。“99公益日”全省慈善会系统网络募捐9790万元、增幅58.8%。在移风易俗方面。持续深化婚丧领域移风易俗,发挥群众自我管理作用。持续巩固殡葬改革成果。在地名文化方面。修订了《江西省地名管理办法》,认定省级地名文化遗产73个,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规范地名备案管理641个,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标志4096块。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按照省委十五届四次、五次全会部署要求,奋力推进“六个民政”建设,大力开展“三大行动”,拓展“三项业务”,狠抓“三大领域”,强化“五大保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做出民政更大贡献。
第一,开展“三大行动”,推进老龄和养老事业产业发展。一是开展养老服务提质升级行动。着力兜底线、保基本、扩供给、提质量,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经济困难老年人集中照护,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8%以上。不断丰富服务供给,建设一批社区嵌入式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加快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全面推进优化乡镇敬老院资源配置改革和“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设。二是开展银发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贯彻落实国办发〔2024〕1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作用,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完善规划用地、设施场所、财税金融、人才队伍等要素保障,打造一批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养老服务品牌,形成规模效应。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建立和完善老年用品产品目录,广泛开发老年生活用品。成立老龄工作协会、江西省康复辅助器具协会,推动行业发展。三是开展老年社会参与扩面行动。树立积极老龄观,推动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以社区为单位建立“银发老人”资源清单,梳理群众需求清单,深入开展“赣鄱红-老有所为行动”。推动构建省市县乡村城乡老年大学体系,广泛搭建老年教育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推进老年友好型城市和社区建设。
第二,拓展“三项业务”,满足多层次基本民生保障需求。一是拓展困难群众保障。按照分层分类方法要求,推动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救助扩围、提质、增效。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信息监测,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救助补助标准,全面推行急难发生地临时救助,积极发展服务型救助。加大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推动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加强留守和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加强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照料、社区康复服务,持续做好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托养,强化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运营。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区域性中心试点。二是拓展赣鄱慈善事业。加快惠民慈善、创新慈善、阳光慈善、全民慈善品牌建设,创新线上线下募捐机制,积极培育和选树一批先进慈善个人、慈善组织、慈善项目。2024年全省慈善捐赠体量增长20%以上,慈善组织数量增长10%以上。大力推进“互联网+慈善”,积极推动“指尖公益”,加大慈善信息公开和正向宣传力度,推进慈善大数据平台建设。三是拓展福彩公益事业。加强渠道建设,增加优质站点,持续开拓“福彩+”“+福彩”新业态,畅通彩票业与其他经营业态融合发展渠道,加强与景区景点、商业综合体、文旅项目等行业合作对接。突出公益属性,弘扬“公益、责任、阳光”的品牌价值,营造理性购彩环境。
第三,狠抓“三大领域”,积极融入基层治理新格局。一是狠抓社会组织管理。坚持一手抓规范、一手抓发展,切实把社会组织培育好、发展好、管理好、运用好。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加快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常态化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稳岗就业等中心工作,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二是狠抓移风易俗改革。持续深化婚丧领域移风易俗改革,提升婚姻登记管理服务水平,持续巩固殡葬改革成果,全面推广“请客不随礼”“节俭办宴席”“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引领移风易俗新风尚。三是狠抓区划地名管理。充分发挥区划地名在基层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规范行政区划管理,科学推动行政区划调整。加大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以古村和红色地名为主开展省级地名文化遗产鉴定命名活动,通过举办地名文化大会、编纂书籍等方式,广泛宣传推介优秀地名文化。大力实施“乡村著名行动”,深化平安边界建设,积极防范化解涉界矛盾纠纷。
第四,强化“五大保障”,不断提升民政综合能力和水平。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和党纪学习教育,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逐条梳理分析,一项一项定目标、设指标,并抓好落实。二是强化改革创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动改革,使民政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三是强化基层基础。科学配置工作力量,提升民政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增强基层服务能力,加强项目资金保障和监管。四是强化形象塑造。讲好民政故事,塑造民政有为形象、典型形象和文化形象,大力弘扬民政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典型品牌,不断增强民政工作社会认同感,增进民政干部职工自豪感、荣誉感。五是强化安全保障。树牢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民政事业行稳致远。我就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徐承:谢谢李厅长!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
光明日报记者(文颖 摄)
光明日报记者:我们注意到老龄工作职能将划归民政部门。请问作为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江西省民政厅下一步在推动老龄工作、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增进老年人福祉方面有哪些举措?
李明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战略,养老服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方面,也是群众期盼的热点、焦点。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统分结合、系统贯通,既抓好老龄工作统筹协调指导,也抓好养老服务具体任务落实,切实牵好头、负好责,努力向省委、省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老龄工作方面,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必要的工作机制。一方面,与卫健部门做好职能划转和工作交接工作。另一方面,健全完善老龄委制度规则,优化调整组成人员,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年度重点任务,为下一步开展老龄工作研究、抓好老龄工作事务打牢基础。二是开展必要的相关工作。组织开展“敬老月”活动和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筹备举办全省老年人文艺汇演,广泛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活动等,以重大活动开展,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同时,协同各方面推动银发经济发展。三是开展必要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我们将着力健全完善老年人口状况、老龄事业发展统计调查制度,及时开展老年人状况抽样调查,加强老龄事业发展监测。同时,集中力量和资源,针对老龄工作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课题,开展调查研究,推动健全完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
养老服务工作方面,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全面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改革。在总结去年14个试点县(市、区)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镇敬老院资源优化配置改革和“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设,打造100家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推行乡镇敬老院县级直管,加强运转经费保障;整合利用闲置校园校舍等资源,建设450个“一老一小幸福院”,提升农村“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水平。二是大力推进“家门口”的养老服务。持续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40家以上社区嵌入式养老院、200个日间照料中心,为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3000张以上家庭养老床位,对90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养老服务。三是加快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聚焦解决老年人“做饭难”问题,优化老年助餐服务规划布局,发展多种助餐服务模式。在城市,利用现有资源建设中心食堂(厨房)、社区幸福食堂,并依托社会餐饮企业、养老服务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送餐网、外卖送餐公司等参与助餐、配送餐;在农村,依托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一老一小幸福院”等开展助餐服务。健全多元运营筹资机制,实施精准分类补助,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可持续的助餐服务。四是加强老年人关爱服务保障。继续做好上饶市作为国家长护险试点工作。落实老年人福利制度,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为390余万老年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推进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对纳入低保、完全失能并自愿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给予救助。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探访关爱服务。
人民网记者(文颖 摄)
人民网记者:能否介绍一下民政部门如何进一步做好困境儿童保障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欧阳海泉(文颖 摄)
欧阳海泉:我们将围绕解决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分层分类、按需施策,不断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进一步加强基本生活保障。今年,省政府继续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列入省10件民生实事,将机构养育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120元,达到每人每月1940元;将城乡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均提高90元,达到每人每月1450元;将残疾孤儿、残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照料护理补贴标准提高120元,达到每人每月1500元。此外,我们还将对年满18周岁就读中专、大专、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继续按照每人每学年1万元标准发放助学金。对18周岁以下和年满18周岁后仍在校就读的孤儿,全部纳入“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应治尽治”提供医疗康复保障。
二是进一步提升关爱服务质效。会同15个部门启动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着力开展好精神素养提升行动、心理健康护心行动、监护提质行动、精准帮扶行动、安全防护行动、固本强基行动等“六个行动”。会同5个部门启动实施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即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监测评估、开展个案服务、健全服务阵地、整合服务力量,持续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和身心健康素质。前面,李厅长已经介绍了“一老一小幸福院”有关内容,针对“小”这个方面,在推进“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设过程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农村留守儿童需求,有针对性地配备玩具、书籍、活动设备和场地,提供好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心理疏导、课业辅导等综合性服务。
香港大公报记者(文颖 摄)
香港大公报记者:请问江西省将如何做大做强公益慈善事业,在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永茂(文颖 摄)
黄永茂:慈善事业是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大做强公益慈善事业,是助力兜牢民生底线、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凝聚社会各界慈善力量,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服务民生,打造“惠民慈善”。加大慈善组织培育力度,优先发展助老、恤幼、助残、助困类慈善组织,全省慈善组织数量达到400家以上。积极引导各级慈善组织和社会慈善力量关爱“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群体,开展“赣鄱慈善·幸福乡村(社区)”专项工程,实施“一老一小幸福院”、“老吾老”、“幼吾幼”、“天使之家”、“护翼行动”等项目,打造赣鄱慈善品牌,让困难群体更多地感受党和政府关爱以及社会各界的温暖。
二是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创新慈善”。我们将积极引导社会公众转变传统观念,从大灾大难时的集中式爱心奉献向常态化、点滴化、普及化参与慈善转变,让投身慈善、奉献爱心成为现代公民的自觉意识和生活方式。坚持数字向善、科技赋能,大力推进“互联网+慈善”,积极推动“指尖公益”,推动慈善事业由“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跃迁。
三是坚持法治引领,打造“阳光慈善”。我们将会同相关业务主管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慈善组织信息公开专项检查。开通慈善服务热线,进一步畅通社会监督渠道,接受服务咨询和问题举报。指导慈善组织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健全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强化慈善组织内部治理,确保每一笔慈善财产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四是坚持大众参与,打造“全民慈善”。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开展慈善下基层活动,树立慈善典型、宣传慈善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向上向善的慈善氛围。加快建立“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工作机制,积极营造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进一步拓展我省享受慈善税收优惠政策的公益性社会组织范围,稳定捐赠人预期,引导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江西日报记者(文颖 摄)
江西日报记者:请问民政部门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李明生:以社会团体、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为主体的社会组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们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服务高质量发展。比如,2023年,我们积极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助力稳经济,减轻企业负担4816万元,争取帮扶资金1.7亿元;动员社会组织助力广就业,发布就业岗位2.1万个,招聘高校毕业生1.15万名;推动社会组织兴乡村,投入乡村振兴帮扶物资1.63亿元,214.8万村民直接受益,等等。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持续推动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大力引导社会组织服务经济发展。以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为抓手,推动落实“十个一批”重点任务,持续提升行业协会商会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更好地为企业、行业、产业提供智力支撑和发展支持。进一步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行为,积极鼓励和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主动减免涉企收费,坚决制止和查处违法违规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动各类社会组织主动收集和挖掘本行业本领域用工需求,畅通大学生在社会组织就业信息发布和对接渠道,积极助力稳岗就业。
二是持续引导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主动与乡村振兴主管部门加强政策协同、资源协同、工作协同,探索搭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帮扶对接平台,积极开展对接活动,促成供需有效对接。鼓励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人才、专业、资源等优势,通过投入资金、捐助物资、开展培训、实施项目等方式,精心谋划公益项目,精准开展帮扶工作。持续组织开展“百社解千难”“邻里守望”等行动,打造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江西公益品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持续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指导各地持续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分类管理和培育扶持举措,探索推动有条件的地方依托社区服务设施同步建设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持。深入开展“五社联动”,巩固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三年行动”成果,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在居民自治、邻里互助、矛盾化解、文体娱乐、农村生产技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香港商报记者(文颖 摄)
香港商报记者:请问民政部门在健全完善残疾人福利体系,织牢织密残疾人保障网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黄永茂:近年来,民政部门持续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制度,加快推进精神卫生福利服务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稳步提升残疾人兜底保障能力和帮扶服务水平。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困难残疾人群体和精神障碍患者,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福利体系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我们将加强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管理,确保“两项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围绕实施精准发放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残疾人两项补贴集中比对机制,持续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全程网办”、“跨省通办”服务,提升两项补贴申领便捷服务水平。
二是深化实施“精康融合行动”。2023年,我省部署开展“精康融合行动”,下一步,将在全省范围内打造一批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到2024年底,推动全省65%以上的县(市、区)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登记康复对象接受规范服务率达45%以上。
三是着力加强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管理。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好低保、特困、流浪乞讨等特殊困难精神障碍患者,把“规范服务”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服务管理机制,加大特殊困难精神障碍患者收治力度,进一步提升救治、救助、康复、护理和照料等服务水平。
四是持续推进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工作。目前,全省已为2.16万残疾人提供居家照护、日间照料和机构托养服务。下一步,我们将及时把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纳尽纳。为居家照护的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继续开展探视巡访,提供生活陪伴、心理咨询、情感支持等服务。
江西电台记者(文颖 摄)
江西电台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强调“要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救助制度”。请问,作为承担基本民生兜底保障职能的民政部门,在这方面有什么打算?
欧阳海泉:近年来,民政部门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机制,稳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有效保障180余万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将357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下一步,我们将瞄准困难群众实际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做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拓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功能,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坚持动态更新、完善监测预警指标等,加强对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充分发挥“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作用,积极开展跨部门数据共享比对,常态开展实地入户走访摸排,对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帮扶。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选取龙南市等5个地区开展试点工作,围绕统一标准体系、整合政策资源、统筹工作体系等方面,探索并轨的具体思路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是做实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按照对象分层、救助分类、覆盖全面、综合高效的要求,持续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抓好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单位《关于落实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落实,进一步强化政策衔接、凝聚救助合力,积极联合各有关部门落细落实各项救助政策,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
三是做优社会救助服务能力提升。畅通救助服务热线,广泛宣传社会救助申请码,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形成“物质+服务”救助方式,进一步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救助服务需求。抓好《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清单》落实,加强工作监督,推动服务质量提升。深化社会救助数字化改革,不断丰富“赣服通”社会救助服务功能,实现社会救助申办事项“掌上办”,提高困难群众满意度。
四是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工作。今年将城市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50元,达到935元,较2023年增长5.7%;将农村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55元,达到715元,较2023年增长8.3%。将城市特困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70元,达到1220元,较2023年增长6.1%;将农村特困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70元,达到930元,较2023年增长8.1%。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2024年的低保、特困救助标准提高工作,保障好180余万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
徐承: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来源:江西省人民政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