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行政审批局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双“一号工程”决策部署,按照“大湾区能做到的,赣州首先要做到”“市级做了的,县级也要能做到”的要求,对标湾区标准,全域推进“放管服”改革,打响“干就赣好”品牌。密集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引领性的改革创新举措,施工图审查、惠企政策集中兑现等改革在全省推广,“市县同权”、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全产业一链办”等改革创新做法走在了全省前列。10月25日,省委易炼红书记到市行政审批局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组书记、局长刘洪梅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市行政审批局获评第十六届江西省文明单位、2021年度全省政府系统“五型”政府建设先进集体。
今年以来,市本级办理行政审批事项14.6万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场交易项目1601个,成交金额324.32亿元,为企业增收节支22.38亿元。12345热线接听群众来电80.57万通,及时办结率达98.44%,群众满意率达99.04%。
一、2022年主要工作
(一)拉高标杆,全力推进“一号改革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市行政审批局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主阵地,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坚持系统集成推进改革。一是精心谋划改革举措。制定《赣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 打造新时代“第一等”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工作推进机制,率先全省推出了24条改革硬举措。今年以来市行政审批局共出台“市县同权”、数字政府、中介服务等重大改革文件10个,市委深改委及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市行审批局“放管服”改革工作汇报3次,明确了改革重点及实施路径。二是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剑飞常务副市长高位推动,将“放管服”改革推进情况纳入一月一调度。市行政审批局扎实开展全市“奋战双一号、勇争第一等”20项重点任务、“奋战三季度、夺取全年胜”重点改革攻坚行动,组织“市县同权”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改革、提升营商环境指标等培训,建立“每月一调度”“1+1+2”挂点联系机制,保障各项改革落细落实。三是调研督导压实责任。今年4月,会同市政府办、市发改委等部门组成调研组,深入到各县(市、区)调研“放管服”改革推进情况,市委深改委专题听取了调研情况报告。今年7月,会同“市县同权”相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市委深改委听取了调研报告。市人大、市政协分别组织代表委员对改革专题视察调研,市委办、市政府办以及市委改革办将改革任务纳入督查督办,层层压实责任。
(二)重心下移,全域实施重点改革。按照“市级做了的,县级也要能做到”的要求,坚持重心下移,系统集成推进改革,更好发挥各项改革措施的联动效应。一是率先全省创立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数据管理“三合一”体制。对标大湾区,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市县两级全面组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构建市县一体审批服务体系。今年7月底,按照“市县对应”的原则,完成了县级事项及人员的二次划转,各县(市、区)行政审批局平均划转事项221项,划转审批人员20-50人不等,基本构建了上下对应、审管协同的行政审批服务体系。二是率先全省推行“市县同权、市县同办”扁平化审批改革。采取“直接下放、下放实质性审核权、服务窗口前移”三种方式,将市级118项审批事项下沉至各县(市、区)办理。建成“市县同权”联动审批平台,在县(市、区)设立“市县同权”综合受理窗口,全面系统梳理行政许可事项,编制全市统一办事指南,推进行政权力“扁平化”、审批服务“一体化”、审批流程“标准化”,实现同一事项全市同一标准办理。7月1日至今市县联动审批平台办件29746件,相比改革前,办事材料平均减少23%,办理环节平均压缩12%。三是率先全省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直达企业”。市县一体惠企政策集中兑现体系全面建成,20个县(市、区)线上线下设立“惠企政策兑现专区”。截止11月30日,“亲清赣商”惠企政策兑现平台上线惠企政策1300项,线上线下共为83.48万家企业兑付各类惠企资金125.28亿元(含各类减、缓、免及税务留抵退税等)。此项改革做法今年5月在全省推广。四是率先全省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工厂”。将工程建设项目49个审批事项优化成40个,项目审批从4个阶段优化为3个阶段,市县两级政务大厅全面设立“一站式集成”审批工厂,实现“流水线”审批。截至目前,全市2600余个工程建设项目实现“一站式集成”审批。配套建成全市项目策划生成系统平台,推出施工图审查改革、“豁免审批”改革,直接惠及2600多家企业,为企业减负3000多万元,减少企业跑动10万余次。五是率先全省推行“全产业一链办”改革。围绕“1+5+N”主导产业,聚焦企业开办、工程报建、生产经营、注销等“全生命周期”审批服务事项,将省、市38个事项全链条赋权至相关县区,在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及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企业服务中心设立了线上线下“全产业一链办”专区。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了环节优化85%、材料精简85%、时限压缩50%。目前,已为格力、居然之家、康佳、联鑫电子等600多家重点企业提供“全产业一链办”审批服务。
(三)对标湾区,整体提升政务服务。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打造“五星级”政务服务,营造比肩大湾区的营商环境,提升企业群众政务服务满意度。一是建成企业综合审批服务大厅。对市行政审批局三楼大厅进行改造,将企业准入、准营、变更、注销各个环节涉及的773项审批服务事项(市本级190项,章贡区583项)全部进驻大厅,实现“窗口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一个平台办结、集中统一出件”的受审分离模式,企业群众办事由原来的“一事跑多窗”转变为现在的“多事跑一窗”。二是打造“五星级定制式”政务服务。按照“就近办、多点办”的原则,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大厅均建立帮办代办中心,建成了帮代办平台,综合运用12345热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一直延伸到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帮办代办服务。设立政务服务“兜底办”受理窗口,实行“兜底办”专员负责制,办好企业难办的事。三是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扩面增效。在率先全国与广东省韶关市签订全国首份“跨省通办”协议,与三省十一市“跨省通办”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跨省通办”范围,目前与广东、湖南、福建、江苏等4省19市建立“跨省通办”机制;增加“跨省通办”事项,将小孩就学、社保查询等151个企业群众高频事项列入“跨省通办”清单。同时,在市数字政务24小时自助区设置“跨省通办”自助终端,127个深圳事项在赣州自助可办。四是建立常态化“市长热线日”机制。常态化开展“市长热线日”活动,由市领导对重复投诉、久拖未决、责任不清的重点疑难工单明确责任主体,规定处理时限,确保处理到位,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解决。市长热线日开展以来,共召开11期调度116件疑难工单。五是启动新市民中心建设。按照“在办事中休闲,休闲中办事”的理念,对新市民中心建设项目进行重新设计,确定了平面布局方案,已取得施工许可证,正加紧建设。各县(市、区)也加大投入,全力打造“五星级”政务服务。2022年南康、于都、龙南完成了新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兴国、会昌、石城、上犹启动了新政务服务中心建设。
(四)数字赋能,加快政务转型升级。发挥我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的优势,推动更多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智能办,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办事体验。一是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网通办”。完成国家电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等15个系统对接“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80%以上事项实现“掌上办”,402项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出生一件事、开办药店一件事等70个高频事项实现“一事通办”,“一网通办”初见成效。完成“赣服通”、“赣政通”赣州分厅建设,基本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平台组织架构全覆盖,“前店后厂”审批模式基本建成。二是创新研发首个政务“数字人”。运用智能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重构数字化业务流程,建设数字政务云服务大厅,探索政务“数字人”逐步替代一窗受理人员的数字化改革新模式。12月中下旬,数字政务云服务大厅将建成运行,可首批提供30件虚拟数字人引导办理事项和100件数字人辅助办理事项。三是“免证办理”开启“数智”赣州模式。11月29日市委深改会研究审议通过《赣州市推行“无实体印章”“无纸质证明”城市改革工作方案(2022-2024年)》,围绕“无实体印章”“无纸质证明”城市改革总体目标,在夯实基础、拓展场景、强化支撑、加强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10项具体任务。目前,已对接省级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平台,一批电子证照应用落地赣州。市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已与“赣服通”、一证通办、数据共享交换等10多个系统平台完成业务对接,完成41个市直部门的证照梳理,启用电子证照事项4940项,累计签发电子证照480万余张。四是数字政府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发挥顶层设计引领作用,9月27日印发《赣州市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围绕基础底座、数据资源、数字政务等九大领域,建设“1356”架构数字政府体系,建立高位推动、权责明确、统一协调的数字政府工作机制。出台《赣州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赣州市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加强全市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数字政府制度体系建设逐步健全。五是“城市大脑”建设加快推进。明确顶层设计,9月27日印发《“数治赣州”城市大脑建设方案》,确定以“数字化治理”为核心定位,以基础底座平台为支撑,以智慧应用场景为牵引,以城市运行管理为抓手,构建“1+6+N”(1套数字底座、6大智慧平台、N个应用场景)核心架构体系。9月19日启动“城市大脑”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制定攻坚行动方案,明确任务计划,组建工作小组,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城市大脑”建设年底前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重点改革推进不平衡。各县(市、区)对“放管服”改革工作认识不够,推进改革举措落地还有差距,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强,联动效应未充分发挥。如,有的县(市、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融合不到位,还存在“两张皮”现象;有的县(市、区)“赣服通”建设进展滞后。
二是“网上办”“智能办”办事体验感不强。虽然我市大力实施“一网通办”改革攻坚,但跨地区跨层级跨业务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难度大,电子印章申领使用率偏低,省级数据回流难,还存在系统不能互通互联,信息孤岛、数据壁垒等问题,影响企业群众办事体验。
三是审管互动还不够紧密。部分县(市、区)仍未建立审管互动机制,审管职责边界模糊不清,存在“重审批轻监管、以批代管”的思想。部分国、省级审批业务系统与“一窗式”受理平台未打通,仍要通过纸质报告、邮箱、微信等方式推送审批信息,信息实时互通,高效互动还不够,容易造成审批和监管的脱节。
三、2023年工作打算
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化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以更大的力度深化改革、攻坚破难,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一是深化四项改革,不断提速提效全链条审批服务。谋划实施新一轮重点改革,以更大的力度深化改革、攻坚破难,启动“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企业全生命周期审批服务一体化改革、政务服务“一事通办”、“无实体印章”“无证明城市”等四项重点改革,推动行政审批提速提效,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是推行五办服务,持续对接融入大湾区政务环境。持续对标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全面深化实施惠企政策“集中办”、全产业“一链办”、政务服务“跨省办”、市县乡村四级“小赣事E帮办”、“政银通—便利站”等五项服务,加快推进新市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五星级的政务服务办事环境。
三是建设六大平台,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改革。深入实施“一网通办”“一网通管”双轮驱动,建设城市大脑、升级“赣服通”赣州分厅、“亲清赣商”平台、AI智慧审批平台、企业全生命周期审批服务平台、电子证照共享系统平台等六大平台系统,充分发挥数字赋能,推动更多数字化成果运用到实际办事场景,打造比肩粤港澳大湾区的营商环境。
赣州市行政审批局
2022年12月14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