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297号提案答复的函
廖新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中国稀金谷”,提升科创平台空间规划的建议》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中国稀金谷”科创平台建设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提升科创平台空间规划的建议非常好,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很有启发。针对提案中的具体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中国稀金谷”规划总体情况
(一)科学编制规划,助推稀金产业转型升级
赣州市储潭组团是“中国稀金谷”的核心功能区,主要承担稀土研究开发、应用技术运用研究、企业孵化等功能,是中国稀金谷建设的“动力引擎”,是赣州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稀土产业集群、提升稀土产业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空间载体。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稀土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中科院创新研究院建设,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部署,更好地指导赣州市储潭组团的开发建设,我市开展了《赣州市储潭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并于2021年5月8日经市政府批准实施。
储潭组团控规紧扣“中国稀金谷”建设和赣州稀有金属行业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确定储潭组团的发展定位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稀有金属产业创新高地、中国稀金谷产业升级发展的“动力引擎”;以中科院创新研究院为核心,建设以科研创新、企业孵化为主,功能完善的生态组团。规划整体形成“一心两带两区”的规划结构。以中部山体为依托建设中心公园,形成“生态绿心”;以稀金大道、沁园大道为依托分别形成西部和南部两条发展轴线,以此形成东南部产业服务片区及西北部居住片区等两个功能片区。
规划范围内国土空间用地总面积为614.08公顷,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359.98公顷。现状已建城市建设用地206.35公顷,其中已建科研用地71.34公顷,主要为中科院创新研究院;未建设区域153.63公顷,其规划地类用途以科研、道路和居住用地为主,未建的科研用地有39.48公顷,主要用于稀金科创中心、中科院上下游产业孵化以及为引入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稀土学院预留。
(二)挖掘用地潜力,保障科研转化承载空间
以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为核心,按照“科教产政金”融合发展的思路,充分挖掘储潭周边城市组团用地潜力,实现科创产业功能布局,保障产业发展承载空间。例如,组织编制《赣州市梅林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时,规划确定城北区域作为稀金科创城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地之一,大力推进低效工业的淘汰与升级改造,采用以工改工、提升改造、刚性清退等方式,推动工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集聚能效,保障科研转化承载空间。
梅林组团控规规划工业用地249.42公顷,仓储用地48.12公顷、职教用地42.51公顷。规划打造以稀土钨等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其应用为主导,以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为辅,功能完善的生态工业园区;形成“一院、两心、两区”的产业空间格局,“一院”指中国稀金(赣州)新材料研究院,“两心”包括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中心,“两区”包括稀土钨等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应用产业聚集区和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
(三)拓宽规划思路,开展创新产业战略研究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标准规划建设赣南未来科技城,把水东片区建成城市发展新地标”的要求。经市政府同意,我局牵头举办了赣南未来科技城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活动。以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为中心、以其周边一定的地理空间为区域,开展赣州稀金产业战略规划研究及重点区域城市设计方案征集。此次方案征集以储潭组团、水东组团、水西产业基地为城市设计重点研究空间,战略研究范围拓展涵盖赣州高新区等中心城区与创新产业发展有关的空间。
结合北部毗邻中科院创新研究院、南部靠近赣州历史城区及七里古镇历史街区的区域现状特色,国际方案征集成果提出了“北科创、南文化、中配套”的空间格局和发展思路,并对实现赣州稀金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及实践路径提出了意见建议。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交的方案获本次征集活动专家评审第一名,该方案提出对北引进科技资源优势和高校研究院所,强化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对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强应用研究与技术转换;建立基础研发、应用孵化、未来创新、高端智造等不同梯度的创新空间,满足企业全周期发展需求。
(四)谋划更大腹地,启动水东组团控规修编
储谭组团作为赣江创新研究院的主要空间载体,因其用地面积较小、建设空间受限,确实需要谋划更大腹地,向水东等周边城市组团进行空间拓展,做好科研创新服务保障。
经市政府同意,今年3月组织开展了水东控规实施评估工作,4月20日评估报告经专家评审通过。评估认为,因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等国家政策新要求,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长赣铁路赣州北站选址等重大项目落位,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水东片区建成城市发展新地标”“高标准建设三江口区域”等发展新思路新要求,将对规划功能定位、用地布局和道路交通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导致现行控规难以保障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必要启动水东组团控规修编。目前,启动控规修编事项正在按程序提请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
二、“中国稀金谷”科创平台建设情况
(一)推进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建设。按照院区建设时序,我市正在全力推动占地472亩、建筑面积约18.8万平方米的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一期项目建设。目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物理楼、化学楼、科学之门、会议交流中心完成90%以上,学生宿舍、食堂、活动中心等完成80%以上,争取2022年年内全部完成。
(二)推进永磁电机产业园建设。截至2021年底,中国稀金谷永磁电机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标准厂房及综合楼建设)完成95%。永磁电机产业园以永磁电机、智能装备产业为主线,依托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充分发挥磁性材料产能占全国三分之一的显著优势,引进了中蓝稀土、生一伦稀土、江丰电子等稀土钨稀有金属产业企业和汉驱智能、中科拓又达等一批电机企业,以及大研机器人、齐云发博士机器人等一批电机应用企业。
(三)推进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建设。2020年9月2日,市政府召开了中国稀金(赣州)新材料研究院、国创中心选址协调会,明确将汇龙大道南侧A区加速器地块(约93亩土地)及地上建筑物等整体无偿过户至江西理工大学建设国创中心,现已完成过户手续。并由国瑞科创稀土功能材料(赣州)有限公司启动了该场地装修改造相关工作,当前装修工程已基本完成。
(四)推进赣州高新区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赣州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孵化场地总面积超1.3万平方米。截至目前,科技企业孵化器入驻企业48家,入驻服务机构16家,营造了良好科技创新创业生态,有效提升和培育了企业科研创新能力。
(五)推进中科产业育成中心建设。中科育成公司由中科院南京分院与赣州稀土集团合资100万元创建,由市属国有的赣州稀金谷股权投资基金出资5000万元定向支持中科院稀金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在稀金谷落地。作为赣州稀金谷产业育成中心的法人运营实体,落户赣州高新区振兴路的中科高端人才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亿元,总用地约7.67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建筑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做好规划编制等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一是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在符合上级制定的管控规则前提下,最大力度保障好中国稀金谷相关产业发展空间。二是配合赣县区政府组织好储潭组团规划实施,完成梅林组团等规划编制及报批,完善中科院创新研究院相关设施及上下游产业配套。三是按程序报请市政府同意启动水东控规修编,认真组织规划编制,做好科创平台空间研究,合理布局科研用地。
(二)多举措推动稀金谷科创平台建设做大做强。一是市国资委将进一步协调市属国企加大对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国家稀土功能材料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中科产业育成中心等科创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稀金谷科创平台的建设按期完成,帮助中科院稀土和钨领域科技成果在稀金谷转化、产业化。二是发挥好产业基金引领作用,协调发投集团、国投集团发挥好重点工业产业发展基金和重大工业产业引导资金的作用,对外加强与各类投资基金合作,引导相关机构在信贷、股权投资等方面共同推动稀金谷科创平台建设。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中国稀金谷”科创平台建设的关注和支持,希望今后您能继续提出宝贵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吸收,进一步推动“中国稀金谷”科创平台建设。
赣州市自然资源局
2022年5月26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