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市农业农村局>重点领域>三农科技>典型致富

在线检阅: 搜索

拓宽创业路

访问量:

    新增注册企业545户,新增注册网店54家,新增注册家庭农场19个……今年以来,于都县以发展油茶、电商、蔬菜等产业为主导,大力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并采取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合作社带动等多种举措,促进广大返乡农民工逐渐从过去的就业“找饭碗”向创业“造饭碗”转变,从过去的“务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

    扶持大礼包 点燃创业激情

    创业如同播种,有了适宜的环境,种子才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于都县从扩大小额贷款工作入手,营造创业环境,激发创业热情,打造“创业沃土”。

    罗坳镇孟口村村民杨连飞是养猪大户,现有存栏肉猪500多头,效益可观。“没有政府的扶持,养殖规模不可能扩展得这么快。”他介绍说。由于资金周转紧张,经常得为购买猪饲料等发愁。政府了解情况后,及时帮他办理了8万元小额贷款,为他解了燃眉之急。

    资金不足是创业的瓶颈之一。为此,于都县不断加大小额贷款扶持力度,建立小额贷款“绿色通道”,简化贷款程序,降低贷款门槛,实施普惠性创业扶持政策。此外,该县还积极与银行对接,发挥金融撬动作用,开发了“助农保”“惠农信贷通”“油茶贷”等低息贷款,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今年1月至9月,全县发放“油茶贷”6308万元,扶持440余户贫困户;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363万元,扶持887人创业,带动就业3511人。

     政府办学堂 拓宽创业途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于都县强化了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培训,为他们提供一把开启创业之门的“金钥匙”。

    在外闯荡多年的岭背镇谢屋村村民谢普兴,2012年回到家乡开启了网络销售棉被之路。由于缺乏技术,一年都难销售几床棉被。就在他想放弃时,得知县里大力发展电商,并举行常态性的电商培训,他立即报名参加。经过培训,他的棉被销售逐渐红火。今年1月至9月,他网销棉被1万多床,销售价格也从原来的10元每公斤上涨到15元每公斤。

    围绕“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工作思路,于都县整合就业、林业、果茶、农粮等部门培训资源,对有创业意愿者实施免费创业培训。为提高创业人员的成功率,该县还将创业培训作为小额贷款的前置条件,坚持“先培训、后贷款”。培训过程中,聘请专家系统地讲授企业经营、市场营销、科学预测销售、利润、编制企业现金流量等有关知识。今年以来,该县仅电商培训就举办了49期,培训人员1万余人次。对大棚蔬菜、油茶、家政服务等开展培训近30期,培训1000余人次。

    合作社引领 创业更有底气

    桥头乡历迳村的罗金发曾在家种植蔬菜,在外打拼多年后,今年又回家规模种植大棚蔬菜。罗金发干回老本行的底气源于村里的生态农业合作社。“以前种植蔬菜光靠自己‘单打独斗’,经常为技术和销路发愁。现在有了合作社,负责人不仅给社员提供技术指导,还引进客商上门收购蔬菜,心中的顾虑全打消了。”

    于都县鼓励村组干部、乡土精英和种植养殖大户等有威望、有技术的人,牵头创办合作社,并积极推行“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建立利益联结,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更好地占领市场、抵御风险。同时,创建合作社品牌,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合作社的带动引领,让越来越多农民从打工路走向创业路。目前,全县经农业部门认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49个,现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个,省级示范合作社2个,市级示范社1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