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市财政局>服务>财经信息>局机关财政预决算

在线检阅: 搜索

赣州市2009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访问量:
 

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财税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保一弘扬”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六个重点”工作部署,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及政策性减收等不利因素影响,强化调度,狠抓征管,实现了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需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财政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财政收入

全市财政总收入537522万元,同比增收21882万元,完成年预算的49.3%增长4.2%。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33246万元,同比减收31278万元,下降19%;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52394万元,同比减收8433万元,下降13.9%;上划省级收入14685万元,同比增收717万元,增长5.1%;地方财政收入337197万元,完成年预算的57.3%同比增收60876万元,增长22%。

2、财政支出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40739万元,完成年调整预算的56.1%同比增支204990万元,增长38.3%。其中:市本级支出完成65721万元,同比增支16057万元,增长32.3%;县级支出完成675018万元,同比增支188933万元,增长38.9%,其中:17个省管县支出619258万元,同比增支180342万元,增长41.1%。

二、财政收支运行特点

1、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出现“三个回升”。一是财政总收入增幅稳步回升。二季度,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财政收入增幅出现小幅回升。1-6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增幅由12月份的0.2%逐渐上升至56月份的1.1%4.2%,增幅在全省排位由第10前移至第8,地方财政收入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2字头”以上的增速。二是财政收入质量有所回升。上半年,全市税收收入完成44.84亿元,增幅比5月份回升7个百分点,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34月份的81.7%回升至6月份的83.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6月当月,全市税收收入同比增长36.4%,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90%,均为今年当月最高水平。三是县级收入增幅快速回升。上半年,全市县级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分别比1-5月回升5.3个、2.6个百分点,均上升至今年最高点,其中:6月份当月增幅双双呈现“两位数、二字头”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负增长的县市分别比上月减少3个、1个,赣县、南康、龙南等县市实现了正增长。

2、收入征管力度空前,落实“三个强化”。近三年来,我市财政收入一直保持“双位数,二字头”以上的增长势头,但今年以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有色金属行业受到很大冲击,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对财政增收影响很大,前五个月财政收入增幅一直徘徊在1%左右。面对严峻的财税形势,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想方设法,强化征管措施,全力以赴保增长一是强化收入调度。上半年,就组织当前的财政收入市政府连续六个月召开财税工作联席调度会,下发三个明传电报(通知)和一封勉励信,专门召开了县(市、区)财税工作会,对上半年的财税工作进行调度部署。同时,为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市级财税部门逐月下达收入任务,按旬调度通报,月末实行逐日督查,做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尽全力确保每月收入不滑坡。二是强化收入预测。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财税部门高度关注经济形势变化和市场变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每旬对收入形势进行分析预测,及时调整征管方式,完善征管手段,6月份预测次数更是多达5次,保证了上半年收入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是强化征管手段。国税部门积极开展五项组织收入专项活动,以查补缺,以查促收成效显著。地税部门抓住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项目投资力度加大以及房地产市场局部回暖的有利时机,加大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营业税征管力度。财政部门狠抓契税、耕地占用税和非税收入征管。

3、财政支出重点突出,实现“三个保障”。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强化支出管理,大力压缩一般性、消费性支出,集中财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上半年,全市财政支出在上年同期增长38%的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较高增幅,并实现了“三个保障”。一是保障了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通过加强资金调度,确保了工资、津补贴的按月足额发放,全市已经连续九年没有出现欠发工资现象,机构正常运转和维护社会稳定支出也确保足额到位。二是保障了民生支出需要。在全市连续两年实施公共财政政策、累计投入80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市、县两级继续坚持用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增加民生投入,主要围绕九个方面实施99项公共财政政策,落实好配套资金,突出办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实事。上半年,全市共拨付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农林水事务、环境保护等涉及民生类的支出53.86亿元,同比增支16.38亿元,增长43.7%,增幅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三是保障了三项法定支出需要。截至6月底,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分别增长31.4%37.3%13.7%,有力促进了农业、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

三、财政收支增减因素分析

从增收因素看:一是卷烟行业消费税政策调整,提高生产环节税率,开征批发环节消费税,加上赣南卷烟厂和兴国卷烟厂稳定生产,全市卷烟消费税同比增收3546万元,增长11.47%二是重点工程项目投资力度加大,瑞赣高速、鹰瑞高速等市、县重点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全市高速公路税收入库1.39亿元,其中:瑞赣高速入库0.81亿元、鹰瑞高速入库0.18亿元;三是部分县市,尤其是中心城区房地产市场出现回暖迹象,带动房地产税收同步增长,全市房地产业营业税56月份同比分别增收1349万元、4768万元;四是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罚没、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国有资产转让等非税收入的监管力度,上半年全市非税收入同比增收3.2亿元,增长56.7%

从减收因素看:一是有色金属行业税收大幅下滑。受市场价格因素影响,全市有色金属行业入库税收减收额达6.08亿元,拉低全市财政总收入增幅11.8个百分点。二是政策性减免力度加大。全市1-5月新增固定资产进项税额661户次,抵扣增值税4030万元;上半年,全市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税率降低减收1.3亿元;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减收6161万元;个人所得税附征税率下调减收1000多万元;兑现房地产税收优惠政策减收3002万元;取消12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收2176万元;落实扶持成长型、就业型工业困难企业优惠政策、扶持返乡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创业政策等减收1000多万元。

从增支因素看:一是及时拨付2009年扩大内需国债投资资金9.27亿元;二是落实2009年中央养老保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3.5亿元,全市财政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补助支出同比增支1.1亿元,增长46%;三是积极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全市就业补助支出同比增支1.16亿元,增长12.8倍;四是积极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下达教育民生工程资金3亿多元,122.72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和免费提供了教科书,为6.92万名贫困家庭寄宿生补助了生活费,资助15572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4.05万名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五是继续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拨付新农村建设资金1.8亿元,增长15%

从减支因素看:一是全市大力压缩一般性开支和消费性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同比仅增长14.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4.7个百分点;二是救灾支出减支1.7亿元,主要是去年应对雨雪冰冻灾害投入较大。

四、下半年工作措施

从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看,虽然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但收入质量不高、增收乏力的现象依然存在,财政支出压力也在不断加大。下半年,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应对挑战,坚定信心,进一步把握财经运行走势,继续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

1、强化收入征管,确保完成年度收入预算任务。一是进一步加强预测分析。密切关注经济指标运行情况,认真研究增值税转型改革、成品油税费改革等对财政收支的影响,深入分析经济、财政、税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收入征管工作中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二是进一步落实征管责任。定期召开财税征管联席会议,加强收入预测工作,算好时间帐、任务帐、进度帐,将下半年的收入任务逐月、逐税种分解到征管单位和个人,落实完成收入的具体措施。三是进一步完善征管手段。继续突出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抓增收,对税收秩序较为混乱的地方和行业,进行专项整治,对征管不到位的税收消除征管盲点、难点四是进一步提高收入质量。坚持依法征收,实事求是,杜绝在收入上掺“水分”,不断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降低不合理的其他收入比重,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2挖掘增收潜力,着力培植财源。一是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同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努力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二是要充分发挥综合管理职能,运用财政、税收政策,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要及时跟踪分析重点行业、企业税源变化情况,在政策、资金和服务上给予企业扶助和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要综合利用发行地方债券、税收政策、财政贴息、支持担保体系等多种政策手段,不断优化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三是支持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扶持做大钨、稀土、氟化工三大优势产业集群和六大支柱产业,增强重点企业对工业增长、财政增收的支撑作用,引导带动银行和民间资金投资重大项目建设。

3、确保支出重点,强化预算约束。一是要确保正常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保证支农、教育、科技支出达到法定增长,保证社会保障等专项资金的需要。二是严格预算约束,管好用好有限的财力,切实把支出控制在预算之内,严格控制追加,杜绝巧立名目、变换手法要求追加预算的做法。三是要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管,杜绝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的发生。四是压缩人、车、会、话等一般性行政开支和楼堂馆所建设支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厉行节约的有关要求勤俭办一切事业,努力缓解当前减收增支的突出矛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