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市财政局>服务>财经信息>局机关财政预决算

在线检阅: 搜索

赣州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分析(12月)

访问量: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以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和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为契机,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克服各种困难,狠抓财税征管,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支出结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

一、  财政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财政收入

全市财政总收入1803188万元,同比增收519943万元,增长40.5%。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491043万元,同比增收139502万元,增长39.7%;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211604万元,同比增收69979万元,增长49.4%;地方财政收入1100541万元,同比增收310462万元,增长39.3%。

2、财政支出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116792万元,同比增支719919万元,增长30%。其中:市本级支出完成435005万元,同比增支129272万元,增长42.3%;县级支出完成2681787万元,同比增支590647万元,增长28.2%,其中:17个省管县支出2402011万元,同比增支486870万元,增长25.42%。

二、财政收支运行特点

1、财政收入实现跨越发展。一是收入总量创历史新高。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跃上了180亿元、100亿元台阶,分别增收52亿元、31亿元,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13.6%,高于上年2.1个百分点,增幅达到40.5%列全省各设区市第一位为全省第二个地方财政收入过百亿元的设区市,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上新台阶的县(市、区)阵容不断扩大。县县财政总收入上了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上了2亿元的台阶,财政总收入超5亿元的县(市、区)达到14个,其中:赣县、龙南新上了9亿元台阶;信丰、于都、瑞金新上了8亿元台阶;超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3个,开发区、南康市新上了10亿元台阶;开发区、瑞金市、石城县实现了三年翻番的跨越。三是重点企业税收贡献突出。全市纳税总额超千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64户,新增12户,其中:超亿元的企业有13户,新增7户,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赣南卷烟厂纳税超10亿元,达10.48亿元;纳税五千万元—一亿元的企业有17户,新增7户;纳税三千万元—五千万元的企业有25户,新增7户。

2、税源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一是二产行业税收集聚度明显提高。2011年,全市第二产业提供的税收达84.85亿元,占税收收入的53.52%,比上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52.7%,对税收收入的增收贡献率超过六成,其中:卷烟、有色金属行业税收分别增长20.2%102.2%二是非国有制经济税收快速增长。2011年,股份制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入库税收同比增长35.1%43.2%,分别超过国有企业22.7个、30.8个百分点。三是税收收入比重提升明显。全市税收收入完成158.53亿元,增长42.6%,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87.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创下分税制改革以来最高水平

3、财政支出接近三年翻番。全市财政支出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11.68亿元,与2008年支出总量相比,增长0.98倍,接近三年翻番。财政支出总量超过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15个。为做大财政支出总量,各级财政部门积极落实向上争资措施,主动对接中央、省扶持政策,2011年全市共获得上级各类补助资金达200亿元,其中:争取上级保障性住房资金17.94亿元,争取将大余县纳入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和均衡性转移支付范围,争取“两红”人员及其遗属土坯房改造资金4776万元。

4、民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全市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达169.5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54.4%,比上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增长41.4%,高出财政支出增幅11.4个百分点,民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其中:在生活保障方面,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扩大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参保人数增加到49.24万人,将高龄老人长寿补贴发放范围由85岁以上扩大至80岁以上;在教育方面,12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对9.4万名贫困寄宿生发放生活8515万元,大幅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全市教育支出达61.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9.7%,达到了上级规定的教育支出占比要求;在医疗卫生方面,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补助标准,在全市321家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对7万名农村孕产妇发放住院分娩补助;在住房保障方面,通过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向省城镇开发投资公司借款、发行“2011赣城债”等方式筹集资金28.8亿元,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在公共交通方面,安排9000万元为中心城区新添200台公交车,安排资金支持公交公司全部收回承包线路,改善公共交通条件,方便市民出行;在服务三农方面,筹措6000万元用于解决“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中群众反映迫切、受益面广的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1.3亿元,支持中心城区“百街小巷”整治、绿化景观提升、夜景亮化、板路改造等工程,保障城区“治脏、治乱、治堵”工作顺利开展,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大大改善。

5、财政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目前,17个县(市)全部实行了省财政直管,“乡财县代管”、“村账乡代理”改革全面推开,“公务卡”改革试点扩大到市本级所有预算单位和3个试点县,在于都、全南率先开展了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试点。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改革试点工作在所有县(市、区)推开,全市2700个单位开展了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非税收入管理更加健全。将除教育收费外的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内管理。财政应用支撑大平台试点成功上线运行,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稳步开展,社会综合治税平台一期建设完成。同时,加大财政资金监督力度,完善财政资金安全内控制度,规范银行账户管理,先后7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检查,对财政专户进行了整顿撤并,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严格工程预决算审查,积极推进强农惠农等专项资金绩效考评,惠农补贴实现“一卡通”发放全覆盖,全面巩固“小金库”治理成果,政府采购监管更加规范。

、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2011年,全市财政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问题:

一是财政收入总量偏小,人均水平低。与省内兄弟设区市相比,赣州财政总量偏小、人均水平低、欠发达的地位仍未根本改变。2011年,全市人均财政总收入2147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8.3%;人均财政支出3710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5%。由于财力所限,人员津补贴、公用经费、项目经费安排标准在全省普遍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人口基数大的地方,落实到人头的刚性配套缺口大,很多民生项目需要调剂捆绑其他资金才能勉强解决。二是财源结构单一,增收压力大。全市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靠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重点工程、建筑房地产等传统行业或一次性税源的拉动,缺乏上规模、拉动强的大型骨干企业,缺乏国家级的重大投资项目。2011年,赣州纳税上千万以上的企业仅164户,房地产、矿产品企业就占了64%;纳税上五千万以上的企业仅30户,基本为卷烟、电力、房地产、有色金属矿产品企业,新兴财源建设步伐较慢,特别是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调控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将影响到今后财政的增收,财政抵御风险能力差、财源增长点有限。三是财政支出压力加大,收支矛盾突出。今年以来,各级新出台了大量的民生政策,财政刚性支出明显增多。如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扩大新农保范围、实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等等,大多有硬性的支出要求,财力增长与支出需求矛盾日益突出。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赣州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各级财政部门要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为指针,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战略部署和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的要求,认真履行好职责,谋划好全年的财政收支预算盘子,并切实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财政收入首月开门红,为今年财政工作开好头、起好步,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做出新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