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市农业农村局>新闻发布

在线检阅: 搜索

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信丰县小河镇推行“三强三化”工作法纪实

访问量:

近日,信丰县小河镇旗塘村的刘师傅用平日积攒的“环境整治积分”,从爱心超市换到了生活用品,脸上笑意盈盈。这鲜活的场景,正是小河镇“强基、善治、振兴”实践中的生动注脚。

面对乡村治理中“人从哪里来、事该如何管、劲往何处使”的普遍难题,小河镇探索的“三强三化”工作法,在实践中给出了清晰的答案。近年来,该镇以“强队伍、强机制、强服务”夯实治理根基,将“精细化、精准化、长效化”贯穿工作全程,把治理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一支队伍,管好万家事

今年4月,面对连续降雨带来的风险隐患,旗塘村第九网格迅速响应,不到一小时便成功消除一起住房安全隐患。从网格员上报、村干部调度到险情排除,整个过程高效有序,体现出网格员在应急状态下的先锋作用。

“我们网格员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背后承载着一份信赖和责任。”处置完险情,网格员李斌又立即投入地质隐患巡查,对松动石块、泥土塌陷处逐一标记并上报。

像李斌这样奔走在应急处突一线的网格员,在小河镇并非个例。该镇创新推行“红黄蓝”三色预警激励积分制,将矛盾纠纷调解率、安全隐患排查率、重点人员走访率等指标量化赋分,有效激发网格员从“被动履职”向“主动作为”转变。他们穿梭于乡间地头,成为隐患摸排的“探头”、矛盾化解的“前哨”、应急处突的“尖兵”,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平安守护神”。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镇网格员累计消除安全隐患230处,化解矛盾纠纷120起,处置各类突发事件21起。

一套机制,育出好乡风

近日,旗塘村与河口村的“一老一小”幸福院同日揭牌。面对全镇427名留守儿童和831名空巢老人的照护难题,小河镇党委积极领题破局,盘活废旧村部资源,将其改造建设成设施完备的幸福院。孝老食堂、休闲活动区、儿童阅读室等一应俱全。网格员定期开展爱老敬老服务和暖童护童行动,幸福院里处处洋溢着温暖和谐的善治氛围。

乡村治理绝非一日之功。小河镇注重长效机制建设,以“小积分”激活“大治理”,推广邻里互助“时间银行”,实行星级文明农户积分制,今年以来已表彰星级文明户10户。同时,推动村规民约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定期评选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截至目前,该镇已梳理上报“信丰好人”5例。

此外,“河事佬”调解队、村民理事会及红旗志愿队三支力量协同发力,引导群众自觉参与乡村治理,促进邻里和谐“一家亲”。

一线服务,蹚出富民路

小河镇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推动网格员向“产业服务员”转型,把服务送进田间地头,精准破解土地、用工、用水等难题。

在大江村,网格员积极“牵线”,推动与安远县凤山乡合作,集中流转土地300余亩,规模化发展紫山药和红薯产业,预计年产值310余万元。在罗坑村,网格员卢祖华成功引进种植大户,开发150亩五指毛桃种植项目,盘活闲置土地,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租金2万余元。

通过村民理事会和网格议事会,小河镇广泛收集民生诉求。此前,中心小学道路狭窄导致拥堵问题经网格员上报后,被纳入该镇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优先改造。如今道路拓宽,赢得家长纷纷点赞。今年以来,全镇共收集民生诉求145条,立项重点民生项目15个,一批涉及道路、水利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强基固本,善治有为,振兴可期。小河镇以“三强三化”为抓手,在党建引领下正稳步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治理与振兴之路,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