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的脉动与乡村的呼吸同频,当现代的气息与传统的底蕴交融,从机器轰鸣的建设现场到静谧雅致的和美乡村,从焕发新生的历史街区到活力迸发的文化空间,从田间地头的农产品直供湾区,到返乡青年扎根乡村创业,一场城乡之间的“双向奔赴”,正在赣南大地上悄然上演。
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赣州市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关系重塑的时代命题,以系统理念为引领,以一体共建为基础,以文化赋能为内核,绘就出一幅城乡美美与共的融合新画卷。
理念先行
勾勒“四融一共”蓝图
城乡融合,并非零敲碎打,而是一场系统性的社会变迁。赣州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建设从“硬件提升”迈向“四融一共”的全面跃升,实现“农村变景区、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空气变人气、农民变股东、青山变金山”的六大转变。
从“建设美丽乡村”到“经营美丽经济”,赣州正以“融合之笔”勾勒乡村振兴新路径。
国庆中秋假期,上犹县九曲龙溪谷的民宿一房难求,来自广东、福建及省内的游客在青山绿水间尽享假日惬意;在龙南市杨村镇,返乡青年赖梦宇将修缮后的围屋改造成“敬安堂客家宴”,带动周边村民重拾传统生计;在会昌县清溪乡,紫山药种植基地获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产品不愁销路,村民陈二招和家人天天挖、天天卖,心里踏实。这些生动场景,正是基层社会治理“三治融合”与“产村融合”的鲜活写照。
近年来,赣州坚持“先行先试、示范引领、点线支撑、辐射全域”的系统集成理念,因地制宜推进“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全市划分先行县、建设县和一般涉农县三个梯队,统筹中心城区、大上崇片区、东部片区和南部片区联动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建设与治理协同并进。
2025年,赣州计划推进40条重点沿线、174个先行村、365个重点村(辐射村),并实施5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13.74亿元。这种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的分类推进策略,确保了建设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人才是乡村发展的关键。赣州联合中国农业大学·赣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在全省率先培训“乡村CEO”108人,他们如同注入乡村的“活水”,激活资源、探索可持续经营模式。同时,“积分驿站”治理模式覆盖72.27%的行政村,文明村镇、村歌村舞等活动蓬勃开展,为乡村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一体共建
打通城乡融合“血脉”
城乡融合,基础在“联”。赣州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与公共服务“软服务”双轮驱动,让城市与乡村彼此拥抱、共同繁荣。
清晨,赣县区大田乡的韩芳德将南瓜运往城区,行驶在新修的X805县道上,路程时间缩短一半。“路通了,心也更近了。”他感慨道。
道路的畅通,是打通城乡“血脉”的关键。
在赣州经开区,黄金大道东延项目提前半年开工,大坪路“断头路”的通车有效缓解了周边20%的交通压力。放眼全市,中心城区“三横三纵”快速路网全面形成,通车里程达128.5公里,五区高架体系全面贯通。
9月28日,赣州瑞金机场正式通航,辐射周边680万人口,为瑞金市以及周边县市群众的出行按下“加速键”,为城乡融合发展插上“空中翅膀”。
在定南县鹅公镇,一条8.4公里的通村公路完成改造,村民叶先生感慨:“老路坑坑洼洼,现在种植的西瓜销售更方便了。”
路通,则人通、货通、心通。赣州以“硬联通”打通发展动脉,以“软服务”温暖千家万户。
在“软服务”方面,赣州创造性地推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注重区块改造、群众参与、文脉传承。自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019个,惠及群众35.91万户。
在公共服务方面,赣州“三清两改一管护”村庄清洁行动扎实推进,农村“问题厕所”整改有力,新增学位7.3万个,“五区一体智慧停车”模式全省首创,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46万个……城乡之间的“鸿沟”正逐步弥合。
文化赋能
唤醒乡村“沉睡资本”
城乡融合,不仅是空间的整合,更是文化的相通与价值的再生。赣州深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底蕴,让文化成为驱动城乡发展的核心引擎。
文化点亮城市更新。在“客家摇篮”石城县,城市更新与全域旅游紧密结合,坚持“微更新、精提升”,宗祠风格融入新居,古建筑群变身“客家生活博物馆”,古树绿地整合为“乡愁记忆公园”。改造后,社区绿化率达35%,旅游人次年均增长12%,过夜游客占比提升至42%。
历史街区焕发新生。章贡区江南宋城累计接待游客超1086万人次,郁孤台、廖屋坪—上湖洞两处街区入选全省保护利用优秀案例。历史文化的活态传承,不仅留住了乡愁,更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文化,是城乡融合中最动人的黏合剂,也是最持久的发展引擎。
资源转化激活乡村。在蓉江新区潭口镇,“客家人·赣南土菜村落”项目盘活49户闲置农房,5个经济薄弱村抱团投资100万元,通过“两年返本付息+按股分红”,村集体年保底增收15万元。村民成为股东,老宅变成客房,乡村从“建设美丽”走向“经营美丽”。
这种“资源转资产、资金转股金、农民转股东”的模式,是赣州坚持“经营前置”理念的成果。该市通过引入专业运营主体,推动乡村与种养、民宿、康养等业态深度融合,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赣州以“四融一共”勾勒发展蓝图,以“一体共建”夯实融合基础,更以文化赋能唤醒乡村内在活力。在这片热土上,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人民群众在共融共享中,正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刘新权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文斌)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