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市府办字〔2023〕13号
英皇娱乐,英皇国际娱乐办公室关于
印发赣州市永磁电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
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赣州市永磁电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3年2月27日
(此件主动公开)
赣州市永磁电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
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为加快推进我市永磁电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提升产业集群能级,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目标
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到2025年,力争永磁电机产业链(含磁性材料、永磁电机及相关配套)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其中赣州高新区200亿元,赣州经开区200亿元,龙南经开区50亿元,寻乌等县50亿元。
龙头企业进一步集聚。到2025年,力争永磁电机产业链实现营收10亿元(含)-20亿元企业10家,营收20亿元(含)-50亿元企业5家,营收50亿元(含)-100亿元企业2家,100亿元及以上企业1家。
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以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永磁电机产业集群为目标,打造永磁电机研发、生产、应用高地,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产业配套进一步完善。扁线、铝铸件、磁钢元器件等精密制造配套企业加快集聚,电机产品检测平台加快建设,形成完整的配套企业集群,要素实现高效配置,产业内循环能力不断提升。
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快。依托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研发平台、协同合作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攻克稀土永磁电机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推动一批永磁电机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到2025年,设立永磁电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课题10个以上,形成科研成果5个以上,成果落地转化项目3个以上。
(二)发展重点
以我市已具备相当规模的钕铁硼、铁氧体等磁性材料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风电电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绿色家电电机、矿山机电电机、机器人专用电机、微特电机、流体电机、伺服电机、通用电机等领域永磁电机产品。进一步延伸发展永磁电机及配套产业链,在有条件的县(市、区)规划建设电机配套产业园,各有关县(市、区)要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引进扶持各类永磁电机整机、组件及相关配套、机电装备、研发测试等企业和机构,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圈。积极组建永磁电机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建立产业联盟。
根据“中国稀金谷”一核两区总体布局和上下游产业发展现状,以赣州高新区“中国稀金谷”永磁电机产业园为主阵地,重点支持建设永磁电机技术研发机构、测试评价平台,重点发展风电电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机器人专用电机、伺服电机、流体电机、微特电机、通用电机等领域永磁电机及相关配套产业;赣州经开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绿色家电电机、伺服电机及相关配套产业;龙南经开区重点发展绿色家电电机、微特电机及相关配套产业;寻乌县重点发展矿山机电电机、伺服电机、通用电机、机电及设备制造产业。
二、主要任务
(一)主攻电机招商行动
摸清国内外永磁电机产业和龙头企业情况,进一步明确永磁电机招商主攻方向,突出“龙头+配套”协同引进,同时创新招商方式,加快产业集聚。力争到2025年,每年引进永磁电机及配套项目10个以上,其中“5020”项目2个以上。
1.明确主攻方向。打响“中国(赣州)永磁电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品牌,重点围绕风电电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绿色家电电机、伺服电机、通用电机等方向的龙头企业、配套企业、装备制造企业,追踪国内外重点永磁电机企业产业布局和投资动态,完善招大引强数据库,全力招引国内外永磁电机行业头部企业重大电机制造及其配套项目,以及国内外电机研发机构入驻。建立完善对接机制,积极对接行业协会,推动乡友、校友、战友回赣投资。〔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开区管委会、龙南经开区管委会、赣州高新区管委会〕
2.突出主攻重点。鼓励引进“高大上、链群配”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永磁电机行业“专精特新”配套企业和相关供应链公司。借助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知名大院大所的科技支撑,招引高性能磁材生产企业、电机及其配套企业、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高端家电等永磁电机终端应用企业以及加工、组装企业。承接电机相关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压铸、铸造、冲压、锻造、钣金、喷涂、注塑等基础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开区管委会、龙南经开区管委会、赣州高新区管委会〕
3.创新招商方式。各有关县(市、区)要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强化与永磁电机产业的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合作,推进委托招商、市场化招商和精准招商,进一步壮大永磁电机产业市场化招商主体。积极完善“招商公司+招商中介+产业基金+链主企业+招商顾问+其他社会力量”的市场化招商体系,瞄准永磁电机产业头部企业及其上下游进行“引龙头、夯基础”,促进招商专业化、公司化、精准化。对符合条件的新引进投资项目,给予招商引资政策补助。〔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开区管委会、龙南经开区管委会、赣州高新区管委会〕
(二)重点产业耦合行动
促进永磁电机产业与重点产业耦合发展,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体系,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具备国内较高知名度的永磁电机及行业装备制造生态圈。
4.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耦合发展产业链。促进永磁电机产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耦合发展,构建高性能磁材-高功率永磁驱动电机-驱动系统产业链。通过引进壮大永磁电机及相关控制系统生产企业,打造服务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驱动系统生产基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开区管委会、龙南经开区管委会、赣州高新区管委会〕
5.与轨道交通产业耦合发展产业链。通过引进及壮大现有电机企业,与轨道交通产业耦合,构建高性能磁材-轨道交通永磁电机产业链,生产高效、可靠的轨道交通永磁电机,形成为高铁、动车、地铁等轨道交通产业配套的车用电机生产能力。〔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铁路建设发展中心、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工信局、赣州交控集团,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开区管委会、龙南经开区管委会、赣州高新区管委会〕
6.与医疗器械产业耦合发展产业链。促进永磁电机产业与现代医药产业耦合发展,构建高性能磁材-医用永磁电机产业链。引进医用永磁电机生产技术,形成医用电机生产能力,打造高端医用永磁电机生产基地。〔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开区管委会、赣州高新区管委会〕
7.与高端家用电器产业耦合发展产业链。促进永磁电机产业与现代家居产业耦合发展,引导企业开发为空调等高端家电、智能家电配套的专特永磁电机,打造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家用电器专特电机生产基地,进一步形成智能家电制造基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开区管委会、龙南经开区管委会、赣州高新区管委会〕
8.与高端装备产业耦合发展产业链。以本地优势高性能磁材产业为基础,结合科研力量,建设高端装备用伺服电机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伺服控制系统,加快形成高精度、智能化的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工业机器人、民用机器人产品数字化设计、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质量控制与追溯等方面的智能化改造,建设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开区管委会、龙南经开区管委会、赣州高新区管委会〕
9.与风力发电产业耦合发展产业链。通过与中车永济等大型风电企业合作,用好用活材料技术和产业政策等方面优势,对接风力发电机市场需求,建设风力发电机科研制造基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开区管委会、龙南经开区管委会、赣州高新区管委会〕
(三)龙头企业培育行动
建立完善的培育体系,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到2025年,永磁电机产业链实现营收10亿元(含)-20亿元企业10家,营收20亿元(含)-50亿元企业5家,营收50亿元(含)-100亿元企业2家,100亿元及以上企业1家。
10.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建立“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多位一体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以永磁电机生产技术为核心进行电机产业链上下游整合配套,做大做强。重点扶持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带动能力较强的重点企业。培育制造业领航企业,对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50亿元、100亿元和50亿元的企业,且企业营业收入增幅不低于当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幅,分别给予企业高层管理团队300万元、200万元和100万元奖励。立足盘活现有产能存量,通过重大技术攻关,转变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施行绿色设计,提高产品的绿色度,大力发展绿色永磁电机。〔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开区管委会、龙南经开区管委会、赣州高新区管委会〕
11.扶植发展高成长企业。支持成长型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开展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各领域的合作。推动优势企业与资本市场接轨,鼓励通过增资扩股或股权转让等方式,引进战略投资合作伙伴强强合作。对上年度营业收入10亿元及以上企业,当年营业收入增幅达26%及以上的,授予“骏马奖”,给予企业高层管理团队100万元奖励;当年营业收入增幅达50%及以上的,授予“飞马奖”,给予企业高层管理团队200万元奖励;当年营业收入增长100%及以上的,授予“天马奖”,给予企业高层管理团队300万元奖励。以上奖励按就高不就低原则,与制造业领航企业奖励不重复计奖。鼓励和支持稀土磁材、永磁电机企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产品销售给予奖励。〔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开区管委会、龙南经开区管委会、赣州高新区管委会〕
(四)关键技术攻坚行动
积极推动开展永磁电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激发科技创新动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争到2025年,设立永磁电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课题10个以上,形成科研成果5个以上,成果落地转化项目3个以上。
12.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现有国家级创新平台作用,积极组建永磁电机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围绕永磁电机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鼓励高校院所与电机企业共建研发机构,支持企业设立企业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永磁电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示范。对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优先推荐申报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首次认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50万元。对首次认定为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或专业化小巨人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优先支持加工利用企业申报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对获批的省级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一次性分别奖励50万元、300万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开区管委会、龙南经开区管委会、赣州高新区管委会〕
13.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立科研项目及企业应用需求项目库,引导创新资源与园区企业进行技术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改革,逐步破除影响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体制障碍,激发各科研创新平台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性。〔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开区管委会、龙南经开区管委会、赣州高新区管委会〕
14.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鼓励永磁电机龙头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鼓励永磁电机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大力提升全市永磁电机产业标准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开区管委会、龙南经开区管委会、赣州高新区管委会〕
15.加快建设公共研发平台。按照“政府主导、平台承建、企业共享”原则,充分发挥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平台作用,加快永磁电机产业亟需的共性技术研发中心、面向中试的生产制造中心、测试与认证中心建设,构建完善的电机产业研发、中试、质量认证、检测平台,开展高速、超高速永磁电机研发,解决高速电机“卡脖子”问题,同时参与或主导建立国际互认的电机绿色认证平台(EPD),解决电机产品出口的绿色贸易壁垒问题。〔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赣县区人民政府、赣州高新区管委会〕
(五)原料供应保障行动
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中国稀土集团等重点企业拓宽稀土资源供应渠道,壮大稀土原料生产加工板块规模,进一步巩固稀土原料集散地地位,保障永磁电机产业链健康发展。力争到2025年,稀土金属产量达4万吨以上,稀土磁材产量达7万吨以上。
16.多渠道保障稀土资源供应。支持中国稀土集团进一步整合掌控稀土资源,加快稀土矿山复产复能。积极协调国家放宽稀土废料进口限制,加大从国外进口稀土资源力度,保障稀土资源供应链安全。〔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开区管委会、龙南经开区管委会、赣州高新区管委会〕
17.持续壮大稀土深加工规模。努力破解当前永磁材料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充分发挥永磁材料产能优势,支持中国稀土集团等龙头骨干企业扩大稀土金属冶炼、稀土磁性材料生产规模。支持现有磁材企业提升改造,加快推动一批高性能磁材企业建成投产、满产,切实提升高性能磁材比重。鼓励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对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给予奖励支持。推动磁材企业从规模化向高端化转型,吸引更多高端永磁电机企业向我市转移。〔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开区管委会、龙南经开区管委会、赣州高新区管委会〕
18.打造稀土产品贸易集散中心。支持中国稀土集团将中国南方稀有金属贸易集散中心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稀有金属交易集散场所,建设全国最权威的中重稀土报价中心,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市稀土原料和产品的贸易集散地位。〔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工信局、市国资委、市商务局,赣县区人民政府、赣州高新区管委会〕
(六)产业配套补链行动
加快提升表面处理、铸造、钣金、精密加工等配套和园区承载能力,加强电机人才队伍建设,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有效解决我市电机制造产业配套能力不足、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19.提升表面处理配套能力。优化我市电镀集控区布局,提升处理能力,有效解决区域产品电镀难、企业电镀成本高等问题,促进永磁产品性能高端化、电镀工序本地化、产品生产低成本,积极探索永磁产品表面绿色防护新技术,助力园区产业配套提档升级。〔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章贡区人民政府、龙南市人民政府、赣县区人民政府、龙南经开区管委会、赣州高新区管委会〕
20.提升机械加工等配套能力。建立完善的产业本地协作配套体系,着力支持和聚集一批压铸、铸造、冲压、模具、锻造、钣金、喷涂、注塑以及精密加工等配套企业,为永磁电机产业加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开区管委会、龙南经开区管委会、赣州高新区管委会〕
21.提高平台承载能力。高标准建设赣县区稀金新材料产业园。高标准建设“中国稀金谷”万亩永磁电机产业园,打造永磁电机产业高端承载平台,不断拓展产业承载空间。支持赣州经开区规划建设稀土新材料及永磁电机产业园。〔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赣县区人民政府、赣州经开区管委会、赣州高新区管委会〕
22.加强电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电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引导支持高等院校开设永磁电机设计、制造相关专业,职业学校开设机械加工等配套专业。结合永磁电机行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做好高技能人才供需对接工作。鼓励各类企业结合实际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快组建产业联盟,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圈。〔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委人才办、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开区管委会、龙南经开区管委会、赣州高新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永磁电机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专班),牵头负责本方案的组织实施,各有关县(市、区)要成立相应专班,统筹研究部署重大决策,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加强与中国稀土集团服务专班、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服务专班的联动,促进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强化政策支持。各牵头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围绕各重点任务分别细化制定专项工作措施和支持政策,压实工作责任、倾斜要素资源,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三)建立调度机制。本方案的实施纳入全市稀土钨稀有金属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内容,在链长制工作会议上定期通报和调度。
附件:1.重点县(市、区)永磁电机产业倍增升级指导目标
2.永磁电机产业重点企业倍增升级指导目标
附件1
重点县(市、区)永磁电机产业倍增升级指导目标
目标年份:2025年
序号 |
县(市、区) |
规上企业营业收入 (亿元) |
营收10亿元(含)-20亿元规上企业(家) |
营收20亿元(含)-50亿元规上企业(家) |
营收50亿元(含)-100亿元规上企业(家) |
营收100亿元及以上规上企业(家) |
1 |
赣州高新区 |
200 |
5 |
4 |
1 |
/ |
2 |
赣州经开区 |
200 |
3 |
1 |
1 |
1 |
3 |
龙南经开区 |
50 |
1 |
/ |
/ |
/ |
4 |
寻乌等县 |
50 |
1(寻乌县) |
/ |
/ |
/ |
合计 |
500 |
10 |
5 |
2 |
1 |
附件2
永磁电机产业重点企业倍增升级指导目标
序号 |
企业名称 |
县(市、区) |
2022年营收(亿元) |
2025年营收(亿元) |
1 |
江西粤磁稀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赣州高新区 |
13.95 |
30 |
2 |
中科三环(赣州)新材料有限公司 |
赣州高新区 |
试投产 |
20 |
3 |
江西汉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赣州高新区 |
3.03 |
10 |
4 |
赣州正和磁业有限公司 |
赣州高新区 |
3.63 |
10 |
5 |
江西嘉圆磁电科技有限公司 |
赣州高新区 |
2.74 |
8 |
6 |
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赣州经开区 |
67.9 |
100 |
7 |
赣州富尔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赣州经开区 |
5.1 |
10 |
8 |
赣州市东磁稀土有限公司 |
赣州经开区 |
7.1 |
10 |
9 |
江西荧光磁业有限公司 |
赣州经开区 |
2.7 |
10 |
10 |
万宝至马达(江西)有限公司 |
赣州经开区 |
2.25 |
5 |
11 |
怡高微型马达(龙南)有限公司 |
龙南经开区 |
1.07 |
3 |
12 |
江西省洛锡实业有限公司 |
寻乌县 |
1.62 |
5 |
13 |
华南泵业(赣州)有限公司 |
寻乌县 |
1.75 |
5 |
14 |
全南县超亚科技有限公司 |
全南县 |
1 |
3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