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垒、优服务、提效能
——赣州医保对标深圳规则规制改革的“民生答卷”
赣州作为江西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肩负着省委赋予的对标深圳改革重大使命。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障制度持续完善,群众对医保服务的便捷性、高效性提出了更高期待。赣州医保牢牢把握对标深圳规则规制的改革机遇,深入剖析赣深两地医保服务差异,精准锚定改革方向与重点。当前,服务场景分散、办理时限偏长、智能化水平不足,仍是制约赣州医保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瓶颈。为此,赣州医保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先后两次赴深圳开展蹲点式调研,组建专项工作专班,推动医保领域全面对标深圳改革实践。通过推出创建“医保服务e站”、引入OCR智能审核系统、在全省率先上线医保业务全市通办平台等系列“小切口”改革举措,逐步破解参保群众看病就医场景分散、业务办理耗时久、智能化服务不足等难题,让“小改革”切实带来“大便利”。
一、锚定痛点破题:以深圳经验为镜,找准改革发力点
深圳医保“智能、便捷、高效”的服务模式,早已成为全国医保领域的标杆。为明晰改革路径,赣州医保与深圳医保建立无缝对接机制,既深入学习“政务服务进基层”的先进理念,也精准对照自身短板查找差距——赣州地域面积广、基层群众数量多,医保服务“多头跑”“耗时长”问题突出,尤其是跨区域业务需“来回跑”,更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痛点、难点。
立足这一实际,赣州医保借鉴深圳成熟经验,确立“自上而下抓统筹、聚焦短板谋突破”的改革思路,以提升医保服务质效、压缩业务办理时限为核心目标,从群众就医高频场景切入,通过“医保服务e站”建设,推动医保服务与就医流程深度融合,彻底解决“看病办事多头跑”问题;针对手工零星报销速度慢、效率低、群众等待时间长的痛点问题,在全市各医保经办中心部署OCR智能审核系统;面对跨区域业务“需省级突破权限”的堵点难题,赣州医保积极争取,将该事项纳入市委第一批“需上级放权”的对标改革事项清单,提至省委改革办统筹推进。今年9月,省医保局为赣州单独建模块,在全省率先上线医保业务通办系统,通过打破地域壁垒,全市医保业务实现线上线下“无差别”通办。
改革过程中,赣州医保始终坚持:对标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将深圳经验与本地实际深度结合,让先进规则在赣州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创新实践发力:从“三个维度”入手,打造赣州特色医保服务
在改革推进中,我们紧盯“群众需求”与“深圳标准”,从服务集成、流程再造、技术赋能三个维度发力,让“医保服务e站”成为改革的核心载体。
(一)建强“e站”:让服务“近”起来
借鉴深圳“服务下沉”的思路,我们优先在三级医院、县级人民医院,统一建设“四有四优四统一”医保服务e站,让群众在看病就医时,就能“一站式”办理异地就医备案、门诊慢特病待遇认定等13项高频业务。待试点成功后,再逐步向基层延伸,最后实现“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全覆盖”。创建“医保服务e站”,医保服务与就医看病的“距离”被真正拉近。
(二)数字赋能:让效率“提”起来
“深圳速度”的核心是技术支撑。我们强化数字服务支撑,一方面在江西政务服务网上线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定点申请的线上受理功能,并在全市各分中心推广使用OCR智能审核系统,将产前检查费支付、生育医疗费支付等3项业务的办理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另一方面,在“赣州医保”微信服务号上线“政策明白码”和DeepSeek智能客服,24小时帮群众查政策、解疑惑。同时,在省医保局的大力支持下,赣州在全省率先上线了医保业务经办全市通办系统,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异地就医备案、门诊慢特病病种待遇认定等16项核心业务纳入通办清单,通过“线下受理、线上流转、内部协作”机制,实现跨区业务“收件即受理、办结即反馈”,推动服务模式从“群众跑、资料跑”向“数据跑、系统跑”转变,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闭环。
(三)精简流程:让群众“快”起来
改革的落脚点,是让群众少跑腿、少交资料。我们对照深圳标准,对19项医保业务的申办材料、办理时限进行优化调整,实现与深圳“同事同标”,其中城乡居民参保登记、生育津贴支付等业务,所需材料比深圳还少1份。这些“减法”看似微小,却实实在在减轻了群众的办事负担,也让“深圳标准”在赣州有了更贴合本地实际的“优化版”,群众办事速度快,少等待。
三、改革见实效:数据里的“便利度”,群众心中的“满意度”
赣州医保改革始终以群众需求为核心,用实打实的数据彰显服务“便利度”,用看得见的变化赢得群众“满意度”,改革成效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 服务网络广覆盖,“最后一米”全打通
截至目前,赣州全市已建成“医保服务e站”63家,精准覆盖三级医院及各县级核心医院,构建起“群众办事不出医院”的便捷服务圈。自医保服务e站投用以来,累计为群众办理医保查询、报销备案、待遇申领等各类业务超7万件,成功打通医保服务连接群众看病就医的“最后一米”。
(二)办事效率再提升,流程材料“减负担”
围绕群众“办事快不快、手续繁不繁”的核心关切,赣州医保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将生育保险中生育医疗费用报销、生育津贴申领等3项高频业务的平均办理时限压缩50%,原本需要5个工作日办结的事项,现在2-3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同时大幅精简19项业务的申请材料,通过数据共享替代纸质证明,减少群众“重复填、反复交”的麻烦,让办事效率“提上去”,群众负担“降下来”。
(三)智能服务添助力,业务办理“少跑腿”
为解决群众“不懂政策、不知流程”的困扰,赣州医保创新推出“政策明白码”服务,群众扫码即可获取医保缴费、待遇标准、报销流程等权威信息,上线至今已服务7.13万人次;同步开通智能客服系统,24小时在线解答群众疑问,累计响应咨询1.42万次,涵盖“异地就医怎么备案”“医保账户余额怎么查”等常见问题。智能服务的加持,让群众不用再“跑窗口、问熟人”,在家就能轻松解决医保咨询需求。赣州市在全省率先上线医保业务全市通办系统,全市医保经办业务实现了“无差别”通办,结束了困扰参保群众跨区域多地“来回跑”的历史难题。
从服务网络的延伸,到办事效率的提升,再到智能服务的赋能,赣州医保改革的每一步都紧扣群众需求。“现在办事快了、方便了”的朴素评价,正是群众对改革成效最直接、最真实的认可,也印证了医保改革“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导向。
四、改革启示:做好“三篇文章”,让对标深圳规则规制改革走深走实
医保服务改革不是“单点突破”,而是需要系统谋划、精准发力。总结赣州医保改革实践,有三点启示尤为重要。
(一)“群众需求”是改革的“指南针”
医保服务的核心是“为民”,只有紧盯群众“办事繁、等待长”的痛点,才能让改革精准落地。我们建设“医保服务e站”、压缩办理时限,本质上都是“以群众为中心”的体现——让服务“多跑路”,群众才能“少跑腿”;让流程“减环节”,群众才能“多受益”。
(二)“因地制宜”是改革的“活钥匙”
赣州医保部门跳出“复制粘贴”深圳改革经验的思维,为“医保服务e站”量身定制本土化方案。不仅扎根医疗机构,更主动延伸至高校、园区,让学生、企业职工等群体“就近找得到、办事更省心”;同时,把医保服务e站化身为政策“宣传窗口”,手册随手可取、科普视频循环播放,把“看不懂、记不住”的政策条文,变成群众能理解、用得上的贴心指引。
(三)“协同赋能”是改革的“强支撑”
改革的推进,离不开上下联动的协同,也离不开技术的赋能。市级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目标、出台标准;基层医疗机构主动整合资源,确保“医保服务e站”功能落地;数据共享、智能审核等技术打破信息壁垒,让效率提升成为可能。
医保改革没有终点,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持续前进的动力。未来,赣州医保还将继续以深圳为标杆,在规则对接、服务优化上不断探索,用更多“小而实”的改革,为群众带来更实在的“大便利”,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注入更多民生温度。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