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保杂志社订刊号 | 赣州市医保局:精准发力低收入人口医疗保障 筑牢防返贫致贫坚实堤坝
政策兜底“全覆盖”
织密应保尽保基础网
……

10月9日,中国医保杂志社订刊号发布我市医保部门在保障低收入人口医疗权益、防止返贫致贫方面的经验做法。全文生动展现了我市在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有效减轻困难群众就医负担上的积极探索与扎实成效。


为切实减轻低收入人口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坚决守住不发生因病返贫致贫底线,赣州市医疗保障局始终将低收入人口医疗保障作为重中之重,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以“精准”为核心,从政策、服务、托底三方面协同发力,全力构建全方位、高效率、坚实可靠的医疗保障防护体系。
政策兜底“全覆盖”,织密应保尽保基础网
一是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建立市、县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数据实时共享机制,精准识别八类低收入人口身份。落实《国家医保局办公室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救助对象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有关精神,对医保系统内救助对象身份标识实行“动态登记、按月调整、及时生效”管理,确保身份认定与待遇享受“零时差”。
二是分类资助,应助尽助。严格落实低收入人口参保分类资助政策,对特困人员给予全额资助,对低保对象等群体给予定额资助。通过精准分类施策,有效提升低收入人口参保积极性,从源头降低因病返贫致贫风险。2025年1-8月,全市累计资助低收入人口参保42.28万人,其中享受全额资助参保3.04万人、享受定额资助参保39.25万人。
三是三重保障,梯次减负。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效能,落实大病保险向特困人员、孤儿、低保对象和返贫致贫人口倾斜政策。主动筛查新增救助对象年度内医疗费用,对符合倾斜救助范围费用的时间追溯到身份认定前3个月内,确保各项待遇政策落实到位。2025年1-8月,对低收入人口分类分层次救助306.11万人次,报销17.33亿元。
一是专人专项,精细管理。为确保医疗救助资金拨付工作的精准高效,专门安排一名业务能力强、责任心重的工作人员负责“一站式”医疗救助基金核付,按月收集相关资料,并依据回流数据开展对账与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拨付周期得到了极大缩短,资金能够更加迅速地到达低收入人口的手中。
二是动态台账,快速拨付。针对医疗机构未能及时申报“一站式”医疗救助结算的问题,建立完善未拨付台账,并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渠道进行提醒督促,有效确保了医疗机构的及时申报,使医疗救助基金拨付工作实现全面覆盖、迅速到位。
三是主动服务,优化流程。转变服务模式,主动与各级医疗机构建立紧密联系,推行“一次性告知”机制,提高了材料申报效率,简化了申报流程。同时,严格审查提交的资料,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大额开支项目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和审议,以确保审查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合理性。
四是全程监管,严把关口。建立健全透明、规范的资金拨付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每一笔救助资金的流向实施全程跟踪,并定期对拨付流程开展全方位监督检查,从资金申请、审核到拨付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医疗救助政策的切实落地,守好低收入人口的“救命钱”。
一是建立预警机制,主动干预帮扶。落实落细防返贫监测工作,每月将系统导出的疑似因病返贫致贫监测数据,推送至市、县两级农业农村、民政等部门进行分析研判、审核认定,协同做好风险处置和综合帮扶。2025年1-8月,共反馈数据2.31万条,经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和民政等部门排查认定,共对低收入人口4792人进行了身份标识和政策配套。
二是强化政策衔接,确保无缝覆盖。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政策的有效衔接。建立健全信息互通和协同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保障待遇无缝对接、叠加发力,形成对低收入人口医疗费用负担的综合化解合力。
三是聚焦关键环节,建立长效机制。为巩固提升低收入人口享受医保待遇工作成效,推动相关要求落深落细,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参保确保医疗保障待遇应享尽享的通知》。聚焦关键环节与薄弱点,每月全量数据进行动态筛查,及时发现中途断保的人群。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