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政务动态

深山“乐巢”暖夕阳——宁都县对坊乡寺背村探索农村养老新路径

访问量:发布时间:2025-11-14 10:30来源:赣南日报字号:

  近日,在宁都县对坊乡寺背村上干小组,一场由平均年龄65岁的老人自编自演的文艺汇演正在夕阳红敬老关爱协会热闹上演。台上,75岁的村民罗阿姨手持花棍翩翩起舞;台下,数十位老人围坐观赏,掌声笑声此起彼伏——这是该村通过文化赋能破解农村“空巢”难题的生动缩影。

  子女远行、老屋冷清,当前农村空心化、家庭空巢化现象日益凸显。如何缓解“空巢”老人的精神孤寂,已成为农村养老亟待破解的难题。在宁都县对坊乡寺背村,75岁的老党员王立仁用二十余载的公益初心,给出了暖心答案——怀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信念,他放弃深圳的安逸生活,于2018年回到家乡创办夕阳红敬老关爱协会。王立仁与老伴廖勇英一起,用丰富多彩的文化志愿服务为老人们带来欢乐,让昔日冷清的“空巢”变身满是笑语的“乐巢”。

王立仁(前排左一)手把手教花棍队队员练习花棍舞。

  文化破局 

  从“空巢”到“乐巢”的转变

  王立仁所在的寺背村,地处宁都县最南端。一条5公里长的山沟串联起上干、朱家塘等7个村民小组,1000余人口中,空巢老人就有200多位。单调的乡村文化生活,使得老人们在农闲时节无处消磨时光,邻里间也时常因琐事产生矛盾。这一切,王立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老人们物质条件改善了,可心里空落落的。光解决吃饭问题不够,得让他们的精神世界有所寄托。”

  村民谢七秀就是这样的空巢老人。老伴去世后,她独守空屋、终日寡欢,在福建打工的儿子罗桂林平时只能通过电话表达牵挂。村里还有不少老人没读过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与外界沟通困难;有的因子女不在身边,长期闷在家中导致情绪低落、身体状况欠佳。王立仁深知,农村养老不能仅靠“给钱送物”,关键要找到让老人主动参与的方式,而文化活动正是凝聚人心的“黏合剂”——既能聚集人气、增长见识,还能改善乡风。

  于是,他下定决心牵头创办协会,从文化入手破解养老难题。王立仁将自家闲置房屋腾出,自掏腰包9万余元进行修缮,又邀请几位退休老党员共同参与。这份付出让大伙深受感动:“我们同样身为老人,对这份孤独感同身受。如今能为乡亲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快乐,再辛苦也值得。”就这样,夕阳红敬老关爱协会成了村里老人们的“新家”,文化志愿服务也为农村养老开辟了新路径。

表演结束后,廖勇英(右一)与文艺队队员笑意盈盈地走在乡间小路上。

  队伍壮大

  党员带头聚人心

  协会成立初期,仅有王立仁和几位老党员在忙碌,连像样的活动场地都没有。王立仁毫不犹豫地将自家两层160平方米房屋腾出,作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活动场所;党员们主动垫资数万元,购置音响、演出服装和桌椅,逐步完善这个“新家”。王立仁既当“领头人”,又做“服务员”,教老人唱歌、排练舞蹈,时常忙得顾不上吃饭。

  为动员更多老人参与,志愿者们开展上门走访活动。起初不少老人有顾虑:“我都这么大岁数了,又不会唱歌跳舞,不去不去。”志愿者们耐心劝导:“不需要什么特长,过来坐坐、聊聊天也行,咱们一起慢慢学。”70多岁的张连秀没上过学,最初连协会的门都不敢进。志愿者们天天陪她聊天,教她认歌词、写名字,渐渐地,她不仅敢来了,还成了歌咏队的常客,现在已能跟着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党员的示范作用和志愿者的真诚付出,逐渐感染了更多人。老人们主动加入协会,有的协助组织活动,有的帮忙照顾行动不便者;王立仁的女儿捐赠1800元补贴“敬老餐”,女婿捐款2200元购置活动用品;连远在外地的对坊人也纷纷寄钱捐物。从最初几人发展到52名会员、26名志愿者,累计110余人参与服务,这支文化志愿队伍在深山里扎下根来,日益壮大。

夕阳红敬老关爱协会里的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读书看报。

  模式创新

  文化滋养润桑榆

  夕阳红协会最突出的特色,是将“文化”融入养老日常。老人们在这里不仅能吃到热乎的“敬老餐”,更能参与各类文化活动:识字困难的,有读书班老师带着逐字逐句读报;喜欢文艺的,有每周定期的歌咏舞蹈培训;想了解法律的,有结合案例讲解的民法典讲座。

  文化赋能让老人生活发生显著变化。以前常去圩镇上消磨时光的刘海英,如今天天在协会练歌,找到了精神寄托;从未接触过舞蹈的罗五法学跳花棍舞后,不仅赢得观众好评。他笑着说:“现在一跳起舞,感觉比年轻时还有劲儿,整个人都活泛起来了!”因患大病情绪低落的王凤娇,通过读书班重展笑颜,身体状况也逐渐好转。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支平均年龄65岁的队伍已小有名气。他们累计下乡演出16场,惠及群众1.2万余人。协会带来的活力促使村里发生积极变化:邻里纠纷明显减少,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蔚然成风。活动日当天,服装、家电等商户集中摆摊形成“农村超市”,既激活乡村商贸,也让老人享受到便利,为边远农村养老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在王立仁的带领下,一幅农村养老新图景正在这个小山村徐徐展开。他与志愿者们用文化驱散了“精神空巢”的阴霾,建立起充满温情的互助家园。“人老了,盼的就是个热闹。乡亲们高兴了,我比谁都高兴。”王立仁的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文化养老”的真谛——养老不仅要满足物质需求,更要滋润心灵、实现价值。如今,这束从深山发出的微光,正温暖照亮“老有所乐”的幸福路。(特约记者曾嵘峰 通讯员彭歆冉 文/图)

附件: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一码投赣州
扫一扫
赣州12345热线便民知识库
问政赣州
智能问答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扫一扫
打开手机版
赣服通
支付宝扫一扫
政务服务
投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