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政务动态

“守护+传承+活化” 瑞金“红色沃土”养成记

访问量:发布时间:2025-05-16 09:52来源:赣南日报字号:

  红井景区,游客重温“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初心真情;叶坪景区,《追风1932》剧本杀重磅回归,游客化身红色金融特工,持密令解谜通关,即兴飙戏沉浸革命风云;中央红军长征决策和出发重点展示园,游客站在“瑞金纪念册”装置前,与纪念碑合影,留下专属红色史诗大片……“五一”假期,瑞金红色文旅出新出彩。5月1日至5日,国有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5万人次,同比增长121%……近年来,瑞金以“守护+传承+活化”三位一体的模式,使“红色故土”嬗变成“红色沃土”,在守护历史根脉中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新路径。

  守护:基层力量筑根基

  每天早上,云石山乡丰垅村村民梁小红都会准时来到马道口中共中央政治局旧址。该旧址于2018年3月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自从被聘为旧址代管员,巡查打扫就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梁小红说,该旧址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长征前在瑞金的最后一个驻地,也是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共中央分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驻地,守护好旧址责任重大,意义非凡。

  记者采访得知,因瑞金文物保护单位众多且大多分散在各乡镇,不少文物保护单位没有足够的保障资金用于维持日常管理。破解革命文物保护难题的探索始于2017年,当年,瑞金市建立旧址代管员制度,聘请旧址产权人或周边村民参与日常管护。“我们根据面积每月发放管护工资。”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2022年出台的《瑞金市革命文物守护人制度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三级管理责任,如今45名代管员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有效守护着各处革命旧址。

  “作为村民有责任守护好身边文物,现在制度健全还有工资补贴,更要把旧址看好。”梁小红朴实的言语透着坚定。

  社会力量也在持续注入:重庆大学团队等开展革命文物修复技术认护2场,江苏旷达控股集团等单位和个人认护革命文物资金120多万元,社会各界开展革命文物服务122次……

  传承:青苔碑刻铭血性

  今年清明,叶坪镇横岭村梅岗宗祠前,72岁的邓正伦轻抚石碑上的斑驳青苔。20余名村民俯身清理着“红军伤病员就义遗址”周围的杂草,镰刀与竹帚的沙沙声搅动着91年前的血色记忆。

  1934年深秋,中央红军长征启程后,26名伤病员滞留沙背小组养伤。寒霜初降时,国民党清剿部队突袭横岭村,搜查无果后,开始疯狂打砸抢烧。当村民被绑至祠堂拷打时,隐匿山林的红军伤员不愿让村民受罪集体现身,最终用他们26条生命,换来乡亲平安。待国民党清剿部队离开后,村民们含泪将26具难以辨认的遗体进行了合葬。

  “听我父亲说,红军伤员牺牲的那天,山上的油茶花开得特别红。”邓正伦说。

  红色记忆在守护中传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横岭村村民在梅岗宗祠设立红军烈士灵位;1966年集资立起纪念碑;2016年重修遗址时,不仅将“沙背红军烈士纪念碑”更名为“苏区沙背革命烈士纪念碑”,更增设简介碑——上面镌刻着26位烈士事迹,以及沙背片区所有长征红军及苏区干部姓名。

  “他们就是我们的祖先,我们要世代铭记!”红军后代邓冬平带着孙辈献上黄菊。这个延续三代的清明祭扫,始于他7岁时的困惑。当年其父亲在碑前说的话,正由他传递给穿校服的孙子。

  如今,新长征路正在这片红土地上延伸:山上,山风掠过碑前松枝,26位烈士的年轻面容永远定格于此。山脚下,现代化蔬菜大棚里,粤港澳市场订单源源不断;不远处的赣州瑞金机场,已完成校飞等待正式启航……

  活化:红色旧址涌春潮

  春和景明,瑞金各地的红色景区迎来客流高峰。“这片热土不仅红色景点特别多,更承载着无数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对青少年教育意义非凡。”游客刘溪携子女跟随旅行团深度体验,先后走访叶坪、红井、二苏大等红色地标。

  “今年亲子研学和中老年错峰游的热度较去年显著攀升。”瑞金一旅游公司业务主管黄婷透露,近期有不少旅游研学团队来到瑞金,她所在的旅游公司这段时间工作量大增。

  近年来,瑞金依托丰富独特的红色资源,推出一批兼具红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精品研学路线和产品,通过带领游客参观红色景点、讲解红色故事、重走红色路线等方式,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那段峥嵘岁月,让红色文化和爱国精神得到传承和弘扬。

  一条串联红井景区与二苏大景区的红色主题市集——红井街,以青春之姿成为瑞金文旅热门打卡地。这条全长1200米的沉浸式文旅长廊,正以创意新业态实现红色基因的年轻化表达。

  逛集市、买文创、品美食。“这里有很多红色文创小产品,苏区纸币纪念册、红色瓷盘……这些产品我都很喜欢,还有很多地方特色美食,准备带些回去送给朋友。”深圳游客陈瑞芳说。

  瑞金正通过深挖红色资源、创新业态融合,探索革命老区文旅发展的新路径。当地通过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青年友好型红色市集等举措,构建起全龄段红色旅游体系,实现红色基因传承与文旅经济发展双赢。(记者余书福 通讯员钟水旺)

附件: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一码投赣州
扫一扫
赣州12345热线便民知识库
问政赣州
智能问答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扫一扫
打开手机版
赣服通
支付宝扫一扫
政务服务
投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