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政务动态

小县也有大作为 寻乌以唯实求真精神助推高质量发展

访问量:发布时间:2025-05-16 09:53来源:赣南日报字号:

  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寻乌开展了近一个月的社会调查,写下了《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等著名论断。如今,纪念毛泽东寻乌调查95周年理论研讨会召开在即,寻乌大地到处焕发着唯实求真精神的活力。 

  近年来,寻乌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客家韵、红土风、东江源、橘乡情”四大品牌建设,强党建、兴产业、优环境、激活力、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健向好的态势。先后摘下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等7项国家级和省生态园林城市等22项省级荣誉,十年蝉联全省综合考评先进,开发区连续两年获省考核第一等次。这份成绩的取得,既凝聚着全县干部群众的辛勤汗水,也彰显着寻乌县以唯实求真精神书写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深圳市龙岗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师生在寻乌调查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

  综合经济实力稳中有进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寻乌县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以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通过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稳步提升。2024年,寻乌县GDP达到156.44亿元,较2021年增加41.62亿元,省、市排位分别前移1位,位居全市三类县第一;增速达7.1%,创下历史最好成绩,市排位从2021年的第9位跃升至第2位。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寻乌县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的生动实践。

  争资争项卓有成效。发挥中宣部、国家统计局对口支援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定点帮扶优势,累计争取省级以上试点等政策231项、资金153.08亿元,2024年到位各类资金52亿元,居全市三类县第一、全市第七,特别是通过精准研判政策,争取特殊再融资债券额度18.64亿元、总量全市第一。

  重大项目“引擎”强劲。接连落地省、市大中型项目57个、总投资额达360.38亿元,西气东输会昌至寻乌段投入使用,寻龙高速建成通车,瑞梅铁路、稀土独立工矿区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取得先行用地批复,G358和赣安寻高速前期工作顺利推进。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不仅完善了县域基础设施,更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招商引资量质齐升。坚持全员招商、尽锐出战,优化招商队伍,创新招商理念,企业被寻乌县的优惠政策和良好营商环境吸引招引项目数逐年递增,2024年新引进项目47个、签约金额106.45亿元,分别增长30%、69%,实现逆势上扬。

  文旅消费升温活跃。建成“一馆七址”、1930历史文化街区,寻乌调查体验园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别来寻乌重温《寻乌调查》,深圳等地11批4000余名师生来寻乌开展红色研学,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营业收入三年年均分别增长48%、4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高位增长、年均增速达10.6%。

云上橙·中国(寻乌)柑橘科技园建成并投入使用。

近年来,寻乌县空压机及其配套企业数量成倍增长。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成型

  寻乌县深入实施“4312”行动计划,推动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1.8∶31.8∶46.4优化为20.6∶34.2∶45.2,一二三产更加协同,产业层次稳步提升,具有寻乌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加速成型。

  工业经济倍增升级。加力培优育强,规上工业企业数由2021年的64家增加至110家,增长64%;工业总营收由53.29亿元增加至125亿元,实现翻番。持续延链补链强链,锂电新能源、稀土新材料、超纤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初具规模,空压机及其配套企业数成倍增长、增至37家,年产空压机达15万台(套),80%的大型部件实现“寻乌造”,成为华南地区集聚度高、配套齐全的空压机重要生产基地,获评省级培育产业集群。投入超10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全面提标,园区营收由2021年的46.43亿元突破至125亿元、增长1.7倍。新质生产力加快释放,工业技改投资由2.31亿元增加到10.02亿元、占工业固投比重由9.8%增加到32.6%,企业研发支出逐年递增、年均增长15.6%,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从无到有增至5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县域创新能力连续两年居全省三类县第2位,获2023年度全市工业倍增升级和开放型经济工作“双先进”。

  农业产业化闯出新路。迈出转型升级实质性步伐,2个农业产业园竣工投用,8家企业相继入园,农产品加工园区和精深加工企业双双实现零的突破,农业从单一鲜果供应转向种养加销配带全链融合。坚持脐橙、蜜桔两果联动,建设柑橘高品质栽培示范基地,选育良种、调优结构、提升品质,全省首个“盒马村”、首批“深圳农场”接连落户,柑橘产业总产值较2021年增加约1.44亿元,增长14.2%,实现迭代升级,由“种好”变为“卖好”。品牌赋能持续加力,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富硒产品总数均居全市第一,认证“圳品”数量11个,建成大湾区“菜篮子”基地7家,28类优质农特产品亮相深圳食博会,9款农产品进入盒马鲜生等高端商超,“山上种果、地里种菜、车间加工、四季果香”成为产业发展新常态。

  特色业态活力迸发。电子商务加快壮大,电商交易总额逐年递增,年均交易额10亿元以上。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物流企业数量三年连增、增至32家,成立县产业园物流服务中心,入驻物流企业执行价格同比市场价格下浮31.3%,“物联网+第四方物流”经验入选全国城乡高效配送典型案例。客服产业集聚兴起,依托“学习强国”用户服务中心、阿里巴巴等平台优势,引进大型客服企业7家,吸纳相关从业人员过万人,成为全国第四、全省首个“客户服务产业示范园区”,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寻乌循环经济产业园。

  深寻支援合作深化拓展

  寻乌县按照“思想大解放、机制常态化、产业融进去、干部走出去、合作全领域”的思路,推动深寻支援合作延长两轮至2030年,实现从单一到多元、局部到总体、带动到协同的转变,并纳入深赣对口合作“5+1”重点任务。 

  建立长效机制。创新探索“1+16+N”机制,与深圳市52个机关单位、11个街道、5家国企、96个社区(股份公司)、40所学校、17个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支援合作格局,累计争取深圳各类援助资金约5.15亿元、项目130余个。

  深化产业协作。积极主动融入深圳“20+8”产业链供应链,与龙岗区共建产业园,5家企业进驻,每年超5亿元农产品热销湾区,深圳水规院、能源集团、非遗生活等企业前来投资,合建的垃圾焚烧发电、马蹄河水生态治理修复等项目建成使用。

  加密双向联系。161名干部、241名医护人员、518人次教师接续赴深圳驻点锻炼,深圳党政机关约3500余人次来寻乌参观交流,推动干部视野拓宽、理念更新。 

  对标优化环境。坚持“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全面对标深圳政务服务规则规制,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工业零担物流改革等创新探索获得广泛认可,企业在寻乌就能体验到深圳效率、深圳服务,越来越多企业看好寻乌、选择寻乌、投资寻乌,民营企业数三年年均增长6.7%。

老旧小区改造为居民带来良好居住环境。

寻乌县城区马蹄河成了白鹭的栖息地。

  城乡功能品质持续改善

  寻乌县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调研、问需于民,大力推进城市面貌提升和居住条件改善,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的华丽转身,让居民们享受到了更加舒适、便捷、美好的生活。

  加快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着力补齐功能短板,完成84个老旧小区、31个片区雨污分流管网、1526户棚户区改造,城区主干道基本实现“白改黑”,新建益寿桥打通堵点,东门、石圳、三二五村等老城区旧貌换新颜,中心城区建成面积由12.23平方公里拓展至14.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2.4%,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顺应城市肌理,因地制宜提升千寻巷和马蹄河一河两岸,公园游园由31个增至38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4.63㎡增至19.94㎡,高于12㎡/人的国家标准,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扶贫(帮扶)资产运营管理和低收入人群动态监测帮扶,连续4年实现“两个高于”目标。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开展“三边三地”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圩镇污水设施覆盖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农贸市场实现全覆盖;建设新农村省级村点45个、“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县级示范点6个,改造农村公路13.7公里,圆满完成省级数字乡村试点,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 

  巩固提升生态优势。治理废弃稀土矿山2260亩、改造低质低效林23.49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82.37%以上,空气优良天数比率稳居全省前列,争取东江横向生态补偿资金14.94亿元实施“理水”项目68个,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Ⅱ类及以上,河湖长制考核连续8年获评省、市先进,林长制工作连续5年列全省第一方阵,寻乌水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功创建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话剧《叩响》在北京中央歌剧院演出。

  群众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寻乌县保持八成以上民生支出,建成一批“小而美”项目,“民生七有”逐步成为“民生七优”。学位、园位、托位等能够满足群众需要。 

  “学有优教”成色更足。新(改)建教育教学场所12个,新增公办园位1410个、中小学学位1890个,撤并闲置校舍100个,普通高中录取率由60.1%提升至72.1%,入公办园难、读优质中小学难、上普通高中难问题全面缓解。 

  本地就医认同不断提升。基本建成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新(改)建医疗场所11栋,新增病床数333张,县域内就诊率由85.9%提升至91.6%。 

  完善体育健身设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15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形成15分钟健身圈,“一老一小”成为“益老益小”。新建29个托育服务中心,托位总数突破2000个;新增养老床位331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86%的村。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富足。新建图书馆、博物馆、三二五文化客厅,升级文化馆、文化艺术中心,举办首届群众歌唱大赛吸引超10万人次现场观看,寻乌调查主题话剧《叩响》在北京、深圳、赣州等地热演,让更多人了解寻乌县的历史和文化。

  展望未来,寻乌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认真落实省、市工作要求,干字当头、乘势而进、进中提质。以“小县也要勇作为”的决心,寻乌县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寻乌篇章,为江西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贡献寻乌力量。(寻宣 文/图)

附件: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一码投赣州
扫一扫
赣州12345热线便民知识库
问政赣州
智能问答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扫一扫
打开手机版
赣服通
支付宝扫一扫
政务服务
投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