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阅读了新闻《江西粮食总产量连续12年超430亿斤》后,赣县区“80后”新农人田念指着600亩的家庭农场,露出憨厚一笑:“这430亿斤也有我的功劳!习近平总书记说,‘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一直在努力。”
冬至节气过后,赣县区田村镇杨梅村田野里热气腾腾。棚内,西红柿丰收在望,即将上市;田间,油菜吐出新绿、长势喜人,村民忙碌其中。
赣县素有“东河粮仓”之誉。苏区时期,赣县人民将大量的粮食送往前线。史料记载,为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赣县曾在4年内筹集粮食2900万公斤,“黄元米果”一度成为军队常备的“压缩饼干”。
然而,近年来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该区有些农田的灌溉、排涝功能薄弱,机械化条件不足,农户称这些田为“凉田”,即山高水冷、效益不高,苦苦种粮、心却拔凉。
如何把“凉田”变良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赣县区多方筹措资金,因地制宜推进,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护、农田输配电等全面升级,5.54万亩农田实现“高标准”改造。“以前冬闲我们‘猫’冬。现在高标准农田一年四季都不‘闲’,大家也都闲不住了。”在基地务工的村民老陈说,周边百姓都在基地务工,在家门口挣钱。
怎样让变“凉”的心热起来,充分调动种田者积极性?赣县区精准施策,打出强农惠农富农的“组合拳”,分区域组织成立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户抱团发展。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种田的科技含量和机械化程度,让会种田变成“慧”种田。
“慧”种田的背后,是懂农业、会技术的新农人。田念熟练操作近十种农业器械,不少农机还装有空调,夏热冬冷都不停工。2024年,田念带着16个常年务工村民打下了300多吨粮食,战绩远近闻名。
小打小闹干不过集中连片,赣县区因势利导推行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鼓励农户将农业生产交给专业队伍集中托管。2024年,赣县区粮食播种面积56.78万亩、产量18.81万吨,其中六分之一实现“大托管”。
田念的600亩家庭农场,是赣县区科技赋农、夯实粮食生产根基的一个缩影。田还是那块田,由于政策给力、科技赋能,昔日“凉田”变良田,赣县务农不再“看天吃饭”。“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有信心!”赣县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罗宗健说。(记者刘珊伊 通讯员刘世平)
附件: